AI导读:

深圳市住建局印发意见,提出建立房票制度,探索城市更新项目补偿安置多元化路径。四大一线城市均已启动房票政策,标志着房票成为楼市调控新工具。房票制度重启背后,是旧城改造范围扩大和楼市去库存需求迫切。然而,实施过程中仍需解决诸多问题。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张敏深圳报道 3月26日,深圳市住建局印发《关于规范城市更新实施工作的若干意见》,全面规范深圳市城市更新工作的规划指标、用地管理、税收优惠及融资支持,并明确提出建立房票制度,探索城市更新项目补偿安置的多元化路径。

  此前,广州已出台《广州市房票安置实施方案》,北京通州区和上海金山、青浦两区也已实施房票政策。至此,中国四大一线城市均启动了房票政策,标志着房票制度在楼市调控中的新角色。

  自2022年起,众多二三线城市也开始探索房票政策,作为楼市调控的新工具。

  房票,即被征收人原房屋拆迁后,房屋征收人根据原房屋价值评估出具的可用于购买商品房的“代金券”。房票通常限定用于购买政府指定的商品房或保障性住房,旨在直接引导拆迁补偿资金流入房地产市场。

  在我国大规模棚户区改造过程中,房票曾发挥关键作用,但随后一度沉寂。近年来,随着城中村改造规模扩大和楼市去库存需求迫切,房票再次成为政策焦点。

  分析人士指出,当前房地产政策环境和市场格局已发生显著变化,房票所承担的功能也相应调整。四大一线城市均明确探索房票制度,预示着房票将成为未来楼市政策落实的重要工具。

  退潮与重启

  房票安置并非新鲜事物。自2005年起,我国部分城市便开始尝试向拆迁户发放房票。2015年,棚改货币化浪潮下,众多城市跟进推广。然而,到2018年,随着棚改退潮,房票也逐渐淡出。

  2022年,郑州发布《郑州市大棚户区改造项目房票安置实施办法(暂行)》,引发广泛关注。该政策包含多项支持性措施,如给予选择房票安置的棚户区改造居民8%的安置补偿权益金额奖励,同时以现金方式奖励3个月的过渡费。

  此外,被征收人使用房票购买的商品住房不计入家庭限购套数,进一步促进了楼市消费。

  2023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在超大特大城市积极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的指导意见》,并召开会议部署相关工作。随后,各地纷纷对城中村改造、城市更新等工作进行部署,房票制度也被越来越多地采用。

  助力去库存

  房票制度重启背后,有两个重要背景:一是旧城改造范围扩大,二是楼市去库存需求迫切。

  近年来,城中村改造范围从部分大城市扩展至300多个城市,实施项目达1790个。这为房票安置提供了广阔空间。

  同时,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今年2月末,全国商品房待售面积接近8亿平方米,同比增长5.1%。楼市去库存压力巨大。

  相比传统市场消化方式,房票安置在去库存方面效果更为显著。一方面,房票有效期多为一年,能在短期内为楼市提供额外购买力;另一方面,房票使用范围受限,有助于推动辖区内商品房去库存。

  硬币的另一面

  然而,在实施房票安置过程中,仍需解决诸多问题。如纳入“房源超市”的项目未必能精准匹配被拆迁居民需求,资金回收周期长、监管严格等问题也影响开发商积极性。

  尽管如此,一线城市全面探索房票制度释放的信号意义不容忽视。分析人士指出,这充分表明各地对房票工具的认可,也意味着房票将成为今年各地重点推广和落实的重要工具。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