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奇瑞汽车正式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计划募资用于研发不同车型,扩大产品组合,提升核心技术能力。公司财报表现稳健,海外销量增长迅速,但也面临经销商资金链风险和利润率压力。此次IPO有望获得超过1000亿元的估值。


2月28日,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奇瑞汽车”)正式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作为国内唯一没有上市的大型整车集团,奇瑞汽车的这一动作迅速吸引了业内广泛关注。

此次港股IPO,奇瑞汽车计划将募集资金用于研发不同车型和版本的乘用车,进一步扩大产品组合,研发下一代汽车及先进技术,旨在提升核心技术能力、拓展海外市场、执行全球化策略,并提升其生产设施及补充营运资金。

时机成熟:财报表现稳健

奇瑞汽车隶属于奇瑞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奇瑞集团”),成立于1997年,总部位于安徽芜湖,是国内最早突破百万销量的汽车自主品牌。公司主营设计、开发、制造和销售多样化且不断扩展的乘用车产品组合,包括燃油车和新能源汽车,旗下涵盖奇瑞、捷途、星途、iCAR和智界五大品牌。

奇瑞集团董事长尹同跃在2025年度干部大会上明确提出,2025年奇瑞要完成企业上市、年度经营目标、关键能力提升和重大关键技术突破四大任务,并实施品牌、全面国际化、管理和文化四大变革。尹同跃强调,要将企业高质量上市作为首要任务,推进智驾、三电、芯片、AI等关键技术实现突破。

事实上,奇瑞汽车早已筹划IPO。早在2004年,公司就为IPO做准备,但因多种原因未能成功。而从当前的财务数据来看,上市时机已经成熟。

据奇瑞汽车招股说明书显示,2022年至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营收分别为926.18亿元、1632.05亿元、1821.54亿元,2024年前三季度同比增长67.66%,已超过2023年全年。股东应占溢利分别为62.66亿元、119.53亿元、112.22亿元。预计2024年全年利润将远超2023年。

销量方面,2024年奇瑞汽车累计销量约为260.39万辆,同比增长38.4%;其中,出口销量约为114.46万辆,同比增长21.4%;新能源汽车销量约为58.36万辆,同比增长232.7%。除新能源、出口赛道保持强势增长外,2024年奇瑞汽车销售燃油车约为202.03万辆,同比增长18.4%;国内市场销量145.93万辆,同比增长55.5%。

最新销量数据显示,2025年1月奇瑞集团整体销售汽车约为22.43万辆,同比增长10.3%,连续六个月单月销售突破20万辆。其中奇瑞汽车销售约22.18万辆,同比增长11%;集团新能源汽车销售约5.7万辆,同比增长172.1%。

据弗若斯特沙利文资料,2024年前9个月,奇瑞汽车是全球前二十大乘用车公司中唯一一家中国市场销量、海外市场销量、新能源汽车销量及燃油车销量均增长超过30%的乘用车公司。

稳定的市场表现吸引了更多资方支持。今年1月,奇瑞集团获得股权融资,为奇瑞汽车的首次公开募股(IPO)铺平道路。市场预测,奇瑞汽车此次IPO有望获得超过1000亿元的估值。

挑战并存:暗藏隐忧

若成功IPO,奇瑞汽车接下来的运营策略至关重要,将决定其能否借IPO更上一层楼。

尽管奇瑞汽车销量持续攀升,但这种增长也有代价。数据显示,2024年前9个月,奇瑞经销商渠道贡献了86%的乘用车销售收入。这种“压库式”增长模式暗藏风险。截至2024年9月末,奇瑞汽车合约负债(主要为客户预付贷款)达168亿元,较2023年末的186亿元下降9.7%。若终端需求不及预期,经销商资金链承压可能引发连锁反应。

分析指出,销售费用的增加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销量增长,但也压缩了利润空间。随着市场逐渐饱和,以及竞争对手的不断涌入,奇瑞汽车能否保持当前增长速度存在不确定性。

此外,奇瑞汽车招股说明书显示,74.5%的资产负债率与6.2%的净利润率,显示其抗风险能力相对薄弱,需在规模扩张与利润率提升间寻找平衡。

从销量结构来看,奇瑞汽车当前仍以燃油车为收入支柱(2024年前9个月占比74.8%)。在电动化、智能化等关键领域方面,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奇瑞汽车在招股书中将“全球化能力最突出的中国乘用车企业”列为核心竞争力。其海外销量同比也保持两位数增长,在俄罗斯、南美、中东等市场占据中国品牌销量前列。然而,这种战略的可持续性还需验证。以俄罗斯市场为例,该市场占奇瑞汽车出口量的40%,但由于政策变动与汇率波动已导致利润缩水。

如今资本市场对“重资产、低毛利”模式的容忍度正持续下降。奇瑞汽车若不能借上市实现技术突破与品牌溢价,或将陷入“规模陷阱”。这场跨越二十年的资本突围,最终考验的不仅是企业的融资能力,更是其在电动化、智能化浪潮中重构核心竞争力的决心与智慧。

(文章来源:华夏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