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北京市规划自然资源委发布《北京市平原多点地区“好房子”规划管理相关技术要点(试行)》,旨在提高住宅得房率,提振土地和住房市场信心,推动平原新城高质量发展,为住房市场长期稳定可持续创造条件。

  2月13日,北京市规划自然资源委微信公众号发文称,2月12日,北京市规划自然资源委印发《北京市平原多点地区“好房子”规划管理相关技术要点(试行)》。

  《技术要点》提出,可增加封闭或开敞阳台,允许套内面积比较大的住宅在起居室设置一定比例面积的挑空空间,通过提高住宅得房率让老百姓更有获得感。

  提振楼市信心 助力高质量发展

  《技术要点》是继《北京市高品质商品住宅设计导则》发布之后,北京市规划自然资源委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总体规划确定的“一核一主一副,两轴多点一区”城市空间结构,分圈层落实“好房子”规划建设的又一政策举措,也是推动平原新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落地的一项配套政策。

  《技术要点》适用于平原多点地区(顺义区、大兴区、昌平区、房山区及亦庄新城),城市副中心(通州区)可参照执行。目前平原多点地区土地供应量约占全市的60%,空间资源和政策资源比较充足,因此,市规划自然资源委在平原多点地区率先示范、先行出台了《技术要点》。

  通过统一平原多点各区审批标准和管理尺度,《技术要点》旨在正向引导各区住宅项目高效审批,更好服务平原多点地区高质量发展。同时,也统筹考虑了新增供应和存量去化,在提振土地和住房市场信心的同时,为住房市场长期稳定可持续创造条件。其最终目标是以住房品质提升推动住房供给侧改革,以政策创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居住生活需要。

  鼓励创新设计 提升居住品质

  《技术要点》鼓励结合小区入口、入户大堂或沿街、街角首层配建邻里共享公共空间;在住宅建筑底层设置架空层,提升生活宜居度和便利度;鼓励在小区内增设风雨连廊,方便室外休闲活动,满足相关要求的可不计入容积率。

  《技术要点》增加了居住建筑高度管控的弹性,允许局部上浮,有利于形成高低错落的城市天际线;鼓励城市支路两侧地块可跨支路进行地上和地下连通;鼓励提升建筑品质和新建筑材料应用,对于外立面采用砖石、金属、陶板等耐久性高品质材料的,其饰面层不计入容积率。

  下一步,北京市规划自然资源委将定期开展《技术要点》实施评估工作,并在此基础上持续收集各方需求和意见,按需对文件进行修订完善。

  专家解读:积极影响显著

  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副院长严跃进表示,《技术要点》显示出北京做“好房子”的决心。从具体条款来看,比如,鼓励提升建筑立面品质方面,其明确住宅建筑外立面采取耐久性高品质材料,这体现了北京在建筑立面品质方面有较高要求的导向。

  严跃进指出,底层架空空间的建设将兼顾小区日常活动使用,并与小区建筑安全等直接相关。而邻里共享公共空间则是对一些空置或利用率不高的建筑进行的改造升级,如小区沿街的物业等。两者本质上都是为了为小区业主提供更舒适的公共空间。

  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表示,上述政策对土地市场具有积极影响,提高了得房率,未来新地块的竞争力也会加强,开发商拿地会更积极一些。对于购房者来说,得房率高的房子性价比也更高一些。

(文章来源:中国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