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身险市场末班车行情:产品切换与分红险崛起
AI导读:
10月1日讯,预定利率下调催生人身险市场“末班车”行情。8月单月人身险保费同比飙升近5成,但效应递减。9月以来数百款新产品上架,分红险占比近半,成行业破局核心。向浮动收益型业务转型,降低利差损风险成行业共识。
蓝鲸新闻10月1日讯(记者石雨)预定利率下调窗口期催生了人身险市场的“末班车”行情,保险产品切换成为行业焦点。记者注意到,最新数据显示,8月单月人身险保费同比飙升近5成,但一线销售人员却坦言,此轮刺激效果远不及往年,效应递减。在市场理性与监管严控“炒停售”的背景下,行业已迅速切换至新赛道,9月以来数百款新产品密集上架,其中分红险占比近半,成为行业寻求破局、规避利差损风险的核心方向。
产品切换推高保费规模,8月人身险保费增近5成
近日,金融监管总局披露2025年前8月保费数据,人身险原保费收入3.8万亿元,同比增长11.3%,前8月,人身险公司寿险累计原保险保费收入为2.97万亿元,同比增长14.05%。其中,8月单月人身险公司原保费收入规模为4645亿元,同比增长49.7%,较7月保费增速提升23.5%。单月保费规模的快速上扬,与预定利率下调背景下的产品切换窗口期有关。7月25日,保险行业协会披露,普通型人身保险产品预定利率研究值认定为1.99%,引发人身险产品预定利率在实施动态调整机制后的首度下调。同日,多家保险公司公告,将在9月1日下调产品利率。
9月开始,传统险、分红险预定利率分别下调50bp、25bp至2%、1.75%,各机构、销售渠道抓紧产品停售前的窗口期,推高8月单月保费数据。但有部分销售人员体感不同,“个人觉得今年‘831’表现并没有什么突破,尤其与往年‘停售期’相比”,一家头部保险经纪公司经纪人向记者坦言道,“‘停售’就像打肾上腺素,只是短暂心跳加速,但不解决根本问题,根本还是在于市场需求变化。”
记者观察到,与早先4.025%利率下调、重疾险新规切换时的“停售期”不同,在监管明令“炒停售”的背景下,各保险机构及销售渠道均在强调严禁一线销售人员的销售违规或变形动作,多家机构更是对热门产品进行“猝死式”下架,规避炒停售现象。“而且客户对于‘停售’也已经不敏感了”,一家头部保险机构代理人向记者说道,“行业近年来历经多次‘停售’,客户已经十分理性,‘停售’噱头已经过时。就算有客户咨询,也不会匆匆下单,还是仔细了解和比对。而且2.5%这个数字和之前的4.025%、3.5%相比本身也缺少吸引力。”
9月以来已上新数百款产品,分红险产比近半
新一轮产品预定利率下调后,9月开始,人身险行业迈入新的销售周期。“公司已提前设计好符合新预定利率水平的产品,9月开始陆续上架”,一家中型人身险公司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表示。也有机构称,产品切换后市场会经历短期“平淡期”,公司会按照自己的节奏推动产品上新。记者据保险业协会披露信息统计,在售产品中,9月1日以来,共有266款寿险产品、185款年金产品、195款健康险产品上架开始销售,健康险产品中,新上架的重疾险产品共有91款。266款9月以来新上架的寿险产品中,109款为分红险,占比约41%,年金保险则有80款为分红型,占比约43.2%。向浮动收益型业务转型,降低利差损风险目前已成行业共识,原银保监会副主席陈文辉日前在第二届人身险50人高峰会上提出,“长期寿险与年金保险极易受利率波动影响,利率大幅上升会引发大规模退保和流动性问题,利率大幅下降则会带来利差损风险,历史上已有深刻教训。宏观经济政策不会单独迁就某个行业,因此需自行寻求应对之道。”以分红险为代表的利率浮动型产品是行业目前的应对之策。近两年,保险机构、销售渠道加速产品上新、渠道培训,以期迅速推动产品结构向分红型转型。“分红型产品是公司推广重点”,一位保险经纪公司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自9月以来,其所在经纪平台已上线约百款产品,其中分红型产品占比过半,“但9月之后销售的情况还比较冷淡,成交的主要是健康险产品。”有银保渠道的一线人员向记者表示,虽然业绩不如8月的高峰,但客户对于分红险的接受度逐步提升,近期咨询量已逐步回暖。从渠道角度来看,今年以来,银保新单保费业务增长迅速。据业内数据,上半年,银保新单保费占保险业新单保费的64%,预计年底将逼近70%。上半年,各上市险企银保渠道新单保费也增幅迅猛,成为拉动新单保费的主力。“在服务母行的前提下,我们也在与其他大型银行接触,希望能够拓展业务渠道”,一家银行系险企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大型银行在客户资源、网点覆盖、团队等方面具有不同优势,谋求与不同银行的合作则是希望进一步提升所在机构的市场竞争力。“团队的销售渠道和以往有明显区别”,有银行相关业务负责人提出,一线销售人员开始更多的关注保险产品的风险隔离、财富传承等功能,将之放在综合金融的框架下推进销售计划。 “无论是对于保险机构还是银行,银保渠道的重要性都将进一步提升,渠道的业务结构与价值正加速重建。”(文章来源:蓝鲸新闻)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