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9月28日,2025保险业信托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在北京举行,与会嘉宾就利率下行下保险机构资产配置新挑战进行讨论,强调优化结构、增强能力,践行长钱长投。

  9月28日,由中国证券报主办的“长钱长投长青”2025保险业、信托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在北京举行。在以“低利率之下保险机构金融资产配置的变与不变”为主题的圆桌论坛上,与会嘉宾就利率中枢下行环境下资管机构面临的资产配置的新挑战进行了讨论,强调了保险资金配置的重要性。

  面对新环境新形势,与会嘉宾认为,作为市场上重要的长期资金,保险资金需在坚守长期投资、绝对收益理念的同时,积极优化资产配置结构,拓展投资能力边界,并呼吁完善长期投资生态,以真正践行“长钱长投”,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这体现了险资机构信心增强

  险资机构信心增强

  与会嘉宾认为,当前资本市场环境发生了一些积极变化,险资机构的信心在增强。“自去年9月以来,市场环境发生了很多变化,最重要的变化是信心在修复。”中意资产总经理贡磊表示,最为直观的体现就是今年以来资本市场的表现。在经济增速放缓、央行维持支持性货币政策的情况下,债券利率出现较大幅度上行,股票市场大幅上涨。

  贡磊认为,宏观经济与资本市场的走势体现出基本面的变化:一是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科技产业进入发展快车道;二是以“反内卷”为代表的改革预期增强,预计“十五五”期间将是我国改革推进最为密集的阶段;三是出口的韧性增强,体现的是全球经济不确定性下中国经济的确定性。“在保险机构的大类资产配置方面,保险机构的风险偏好在提升。”贡磊说。

  中邮资管董事、总经理张戬表示:“我们一直坚持一个理念,就是资产和负债相匹配。这并不是简单的资产驱动负债,或者负债驱动资产,而是我们要更多考虑资产端处在什么样的市场环境。”张戬认为,险资机构现在面临的市场环境与过去两年有很大的不同,身处目前的市场环境,险资的配置思路也有很大的不同。

  安联资管副总经理、首席投资官张光表示,去年以来,鼓励险资发挥长期资本、耐心资本作用的政策频出。今年以来,监管部门继续鼓励险资入市,可投资于权益类资产的比例进一步提升。从负债端来看,保险产品的加权平均负债久期是15年,未来在长期低利率环境下,过去承诺较高收益率的商业模式很难持续,过去依赖于利差的商业模式要变成“三差平衡”的商业模式。

  华泰资产副总经理万慧勇表示:“目前政策环境更加友好,对长期投资的机构投资者更加友善。”

  调整资产配置结构

  从目前保险资管行业配置情况来看,固收类资产与权益类资产是险资的主要配置资产。多位与会嘉宾认为,在固收类资产方面,稳健仍是主基调,但策略更趋精细。多位嘉宾表示,公司适度增加了权益类资产配置,这是资产配置结构调整的重要体现。

  张戬认为,在当前市场环境下,固收类资产配置的策略是债券端久期的变化,尽量对冲利率风险,同时保证一定的灵活性。此外,积极捕捉权益市场、股权、不动产及资产证券化等领域可能出现的机会。

  贡磊表示,今年上半年,保险资金投资于股票的比例超过8%,较年初有较大提升。就中意资产而言,今年增配了2%的上市权益类资产,未来公司计划择机进一步增配权益类资产。“华泰资产自去年以来便看多股市,权益类资产处于高配状态。”万慧勇表示,去年9月之前,资本市场估值较低,对保险资金来说是一个较好的配置机会,公司进行了加大配置的操作。其中,公司对新质生产力相关的行业及个股布局较多。

  与会嘉宾表示,除了传统的固收和权益类资产,寻求收益来源多元化,特别是通过另类投资拉长久期、平滑波动、增加收益弹性,成为险资调整资产配置结构的重要方向和途径。

  张光认为,险资机构是市场上可投资产类别最广泛的机构投资者之一。其中,对于当前政策鼓励发展的REITs,张光认为,REITs底层资产的运行模式和现金流的可预测性,使其在低利率环境下具有吸引力。此外,张光认为,未来在资产端,还可以利用利率互换等方式,从根本上解决资产负债久期错配的问题。

  增强投资能力

  投资环境的变化和资产配置结构的变化,对险资机构的资产识别和运营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中英人寿副总经理、首席投资官杨屹表示,险资机构过去长期习惯于“抓信用”,但是在“抓资产”方面存在短板。未来的方向在于,保险公司必须尽快建立从“看信用”到“懂资产”的能力跨越。只有将一级股权等腰部资产的管理能力夯实,保险投资才能行稳致远,更好地抵御利率和市场波动的风险。

  从控制回撤的角度,万慧勇表示,加大量化工具在产品组合管理、资产配置测算中的应用会起到很好的效果。深化价值投资、拥抱优质成长已经成为行业共识。业内人士认为,需拓展能力圈,加强自身的投研体系建设和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围绕服务实体经济、服务新质生产力来深入研究,加强对新能源、科技、高端制造等新经济领域的研究,寻找真正具备长期竞争力和成长性的公司。

  在业内人士看来,险资机构应建立覆盖宏观、行业、公司的标准化、流程化研究体系,确保研究深度能够有效转化为投资决策。还应大力使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用于宏观指标预测、信用风险预警、另类数据挖掘等,提升决策效率和科学性。在风险管理能力方面,从“合规风控”转向“主动型、前瞻性风控”。

  张光还表示,“长钱长投”需要完善投资生态,包括长周期考核机制等。目前国有保险公司在长周期考核机制上做了一定探索。在张光看来,保险资金“长钱长投”的方式不仅仅是股权,还可以通过债权等多元化方式,满足长期资金的诉求。

  业内人士认为,践行“长钱长投”,离不开政策层面机制和制度的进一步支持,包括完善考核机制,解决“长期投资目标”与“短期考核周期”不匹配的问题;丰富保险资金长期投资模式,如创设新非标业务品类,适度放宽资金运用要求;进一步优化完善偿付能力相关投资风险因子,以及长期投资权益资产的会计记账标准;在股权投资方面,持续优化险资相关资金运用的监管政策,降低股权投资对保险公司核心偿付能力的占用等。

(文章来源:中国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