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2025年半年度报告显示,寿险行业银保渠道业务收入大幅增长,重要性提升,重回新单保费“C位”。这与“报行合一”政策、行业产品转型相关,险企谋求银保渠道规模与价值协调统一,银保渠道成分红险销售“主战场”。

  寿险行业的银保渠道和个险渠道之变动向来备受业界关注。根据A股上市险企近期发布的2025年半年度报告,各险企上半年银保渠道业务收入大幅增长,银保渠道发展迅猛,且在中期业绩发布会上,多家险企负责人表示,银保渠道的重要性进一步提升。同时,记者从业内了解到,上半年寿险行业银保新单规模保费超越个险,银保渠道时隔十多年重回“C位”,银保渠道成为行业新焦点。

  过去多年,银保渠道在寿险行业发展中的地位波动起伏。当前,银保渠道重回新单保费“C位”。对此,业内人士分析认为,这与“报行合一”政策实施、行业产品转型发展等因素有密切关系,险企正在谋求银保渠道规模增长与价值提升的协调统一,银保渠道迎来发展新机遇。

  银保收入大幅增长

  A股上市险企半年报显示,上半年,个险渠道保费总收入仍居第一位,但银保渠道保费同比增速全面超越个险渠道。具体来看,上半年,中国人寿个险渠道总保费收入约4004.5亿元,同比增长2.6%;银保渠道总保费约724.4亿元,同比增长45.7%。平安人寿代理人渠道规模保费约3130.46亿元,同比微降;银保渠道规模保费约415.97亿元,同比增长37.5%。太保寿险代理人渠道保费收入约1373.8亿元,同比增长0.9%;银保渠道保费收入约416.6亿元,同比增长82.6%。新华保险个险渠道保费收入合计约725.26亿元,同比增长5.5%;银保渠道保费收入合计约461.92亿元,同比增长65.1%。人保寿险个险渠道取得原保险保费收入354.14亿元,同比增长3%;银保渠道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140.30亿元,同比增长18.8%。

  由此可见,银保渠道保费同比增速全面高于个险渠道。对此,北京排排网保险代理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保险产品经理苏晓天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银行渠道凭借广泛的网点覆盖和高净值客户资源,成为险企在利率下行期获取储蓄型保险需求的高效路径。同时,“报行合一”等监管政策规范了手续费竞争,推动银保从粗放规模转向价值经营;此外,银行与保险在客户生命周期管理上的深度协同,形成“1+1>2”的生态效应,驱动险企战略资源向银保倾斜。

  中国人寿在半年报中表示,银保渠道积极推动渠道转型,通过落实“报行合一”降本增效,实现保费规模、新业务价值双提升。新华保险董事长杨玉成表示,公司将银保业务上升到战略高度,抢抓“报行合一”之后的银保市场战略发展机遇。提高银保战略定位发展格局,加快实施银保管理能力的提升方案,锚定做大规模、做优价值、做强生态的长期目标,银保渠道发展前景广阔。

  当前,寿险行业正在推动产品转型发展,分红险是各家险企主推的产品,同时,多家银行将分红险列为重点推荐产品,并将其纳入客户“全生命周期资产配置”方案,银保渠道已成为分红险销售的“主战场”,银保渠道价值凸显。

  规模、价值两手抓

  在寿险业发展过程中,个险渠道和银保渠道的地位持续变化,也备受业界关注。当前,随着行业将主力产品转向分红险,银保渠道在新单业务领域的重要性持续提升。各险企也在追求银保渠道保费规模和价值贡献的协调统一,力求银保渠道发展再上新台阶。

  在苏晓天看来,银保渠道“规模高、价值低”的老问题已经发生改变——随着产品结构从短期储蓄险转向长期保障型、高价值产品,银保渠道新业务价值贡献显著提升。

  从部分险企来看,上半年,新华保险的银保渠道实现业务规模、期交与价值全面增长;平安人寿银保渠道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168.6%;人保寿险实现半年新业务价值29.24亿元,可比口径下同比增长107.7%。

  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曾刚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银保业务进一步高质量发展,需要银行与保险公司共同转变理念,从短期佣金驱动转向长期价值创造,真正实现金融服务与客户需求的深度对接。具体来看,需要从四方面发力。一是银行与保险公司要建立新型战略合作关系,从单纯的渠道与产品提供方,转变为客户需求服务同盟。深度融合客户数据分析能力,共同打造精准画像,提供差异化服务方案。二是银保产品设计应回归保障本源,强化保险保障功能。三是提升银行网点保险专业服务能力。四是以科技赋能优化银保服务体验。构建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模式,利用大数据、AI(人工智能)等技术提升销售合规性和服务效率,实现从“一次性销售”向“全生命周期管理”转变。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