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身险预定利率下调,分红险转型与市场影响深度剖析
AI导读:
9月人身险预定利率下调落地,分红险优势凸显。上半年分红险业绩增长显著,对险企业绩贡献占比逐步加大。但转型面临挑战,需险企提升投资与服务能力。下半年分红险占比或持续提升,市场信心有所回升。
进入9月,人身险预定利率下调终于“靴子落地”,这一调整对保险市场影响深远。根据各险企反馈,普通型保险产品预定利率最高2.0%,分红型保险产品预定利率最高1.75%,万能型保险产品最低保证利率最高1.0%。(SEO关键词1:人身险预定利率下调)此番非对称下调让分红险优势凸显,有助于吸引消费者重新评估其价值。北京大学应用经济学博士后、教授朱俊生分析称,此举体现监管对分红险“保障+收益共享”机制的认可,释放了其竞争优势。
在险企巨头的半年报中,已多次提及分红险转型进度良好。上半年分红险高增,从上市险企数据看,分红险对业绩贡献占比逐步加大。中国人寿中报显示,浮动收益型业务在首年期缴保费中占比同比提升超45个百分点,个险渠道分红险快速增长,占比超五成,成新单保费核心支撑。中国平安联席CEO兼副总经理郭晓涛透露,上半年平安分红险产品占比达40%左右。(SEO关键词2:分红险业绩增长)
太保寿险新保期缴规模中分红险占比提升至42.5%,代理人渠道超51%。新华保险自二季度以来,个险渠道4-7月分红险期缴保费占比超70%,银保渠道超30%。民生证券研报指出,在存款利率与理财收益率下行背景下,兼具“保障+收益”双重属性的分红险吸引力增强,监管政策组合拳也提供助力。(SEO关键词3:分红险吸引力增强)从“报行合一”到动态定价机制,再到个人营销体制改革,分红险正成价值转型抓手。
然而,分红险并非毫无风险。险企高管们在中期业绩会上释放的信息,有乐观也有隐忧。中国平安把分红险转型描述为“降低负债成本”的有效工具,郭晓涛指出,预定利率下调虽让产品回报率看起来没那么高,但平安分红险结算利率仍具市场竞争力,源于资产端有效配置。太保总精算师张远瀚指出,利率下调对分红险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短期内,分红险竞争力可能下降,销售难度会增加,但长期来看,预定利率下调缩小了分红险与传统险差距,使其相对优势更凸显,有助于优化业务结构,降低利差损风险。(SEO关键词4:分红险转型挑战)
但分红险转型无法一蹴而就,中国人寿总精算师侯晋承认,年初行业新单普遍放缓,原因在于代理人队伍和客户群体都需要时间适应分红险。新华保险总裁、财务负责人龚兴峰指出,在低利率宏观环境下拓展分红险销售是公司降本提质增效的重要举措,但由于队伍长期没销售分红险产品,也面临巨大挑战。为此,新华保险成立了分红险转型领导小组,一体化推进分红险转型。
随着预定利率下调,分红险地位更稳固。尤其2024年分红险实现率回暖,多家险企实现率重回100%及以上,让市场对分红险信心回升。但在切换前的又一轮“炒停”几乎榨干今年余下四个月的客户储备。有保险销售人员表示,在8月31日这一天,他共签9张保单,首年累计保费近50万,“最近公司大单频出,趸交100万的保单很多,大家都是赶在预定利率下调前锁定更高收益产品。”只是“炒停”虽对销售提振立竿见影,却非长久之计,尤其对于分红险这样收益并非刚性兑付的产品,销售端若过度宣传“高收益”,极易埋下误导隐患。
分红险转型是持久战,考验的不仅是产品定价能力,更是险企投资实力与多元服务能力。中国人寿总裁利明光表示,健康、养老、财富管理这三大领域都蕴藏数万亿大市场,是寿险未来三大增长极。郭晓涛则表示,下半年分红险占比将持续提升,平安分红险结算利率在市场上具备相当竞争力。北京联合大学金融系讲师杨泽云表示,分红险本质是保险公司与客户共同分享保险经营盈利,满足客户风险保障才是其发展原动力。
(文章来源:界面新闻)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