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生成式AI技术的快速发展为保险业带来了新的增长机遇,各大保险公司正积极推出创新产品以应对AI应用中的潜在风险。其中,生成式AI侵权保险应运而生,为科技公司的大模型生成内容提供保障。然而,AI保险仍面临多重挑战,包括市场需求难以把握、技术快速发展以及复合型人才稀缺等问题。

  生成式AI为保险业开辟新增长点。

  生成式AI(人工智能)作为科技领域的热门话题,ChatGPT、Deepseek等应用的火爆更是将其关注度推向新高。随着AI技术的广泛应用,保险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增长机遇。

  在社交媒体上点赞AI生成的爆款图片或转发AI创作的二创内容时,你是否意识到这些内容可能已触及法律边界?生成式AI平台正面临侵权纠纷的潜在风险。这些新兴风险和客户需求的持续变化,为保险业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据德勤预测,到2032年,人工智能相关的保险年保费有望达到近47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约为80%。

保险产品创新应对AI风险

  技术发展的浪潮下,AI的潜在风险逐渐显现。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典型知识产权案例中,就有一起关于“AI换脸”著作权的侵权案。此外,杭州互联网法院也对全国首例生成式AI平台侵害信息网络传播权案作出判决,认定被告构成帮助侵权。

  面对AI生成内容侵权纠纷的频发,传统责任险在应对AI侵权问题上适配性不足。因此,“生成式AI侵权保险”应运而生。人保财险已在多地落地首批生成式人工智能生成内容侵权责任保险,为科技公司的大模型生成内容可能面临的侵权风险提供保障。

  该保险条款明确,若被保险人在提供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过程中因过失或疏忽导致侵权,保险公司将承担经济赔偿责任和法律费用。

  除了生成式AI侵权保险,保险公司还在积极探索针对AI项目失败风险、AI数据安全风险等相关产品,以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

AI保险面临多重挑战

  尽管AI相关保险产品具有广阔前景,但目前市场上产品数量仍相对较少,整体处于发展初期。

  准确把握市场需求和客户痛点是研发成功保险产品的重要前提。由于AI相关保险产品的创新性和复杂性,保险公司可能难以准确评估市场需求,导致产品定位不准确,难以满足客户需求。同时,AI技术的快速发展要求保险公司持续投入资源进行技术跟踪和系统升级,以保持产品竞争力。此外,AI保险产品的研发需要复合型人才,但市场上这类人才相对稀缺,制约了产品研发进度和质量。

  监管机构可能会出台新法规来规范AI保险领域,保险公司需密切关注监管动态,确保其产品设计符合最新规定。同时,AI技术的复杂性和快速迭代性增大了风险评估难度,法律层面也存在不确定性。客户对AI保险的认知度和接受度也较低。

  为了让AI相关保险产品在未来发挥更大作用,保险公司需加强与科技公司和研究机构的合作,提升内部团队能力,积极参与法律法规的制定和修订,并加大对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的投入。

(文章来源:国际金融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