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截至5月13日,65家财险公司披露了一季度车均保费,41家环比下降。车险费率市场化改革将继续深化,险企注重风险管理与成本控制。车均保费最高达5600元,市场定价逐步趋同,科技赋能成中小险企突破关键。

随着保险公司今年一季度偿付能力报告的陆续披露,财险公司一季度的车均保费情况也浮出水面。《证券日报》记者根据中国保险行业协会数据统计,截至5月13日,已有65家财险公司公布了今年一季度车均保费,其中41家财险公司的车均保费环比有所下降。

受访专家指出,车险费率市场化改革将持续深化,保险公司将更加注重风险管理和成本控制,以推动车险市场实现“降价、增保、提质”。

车均保费最高达5600元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财险公司的车险保费收入达2234亿元,占财险公司总保费收入的43%,稳居财险公司保费收入首位。因此,财险公司的车均保费一直备受市场关注。

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上述65家财险公司中,车均保费最高达5600元,最低为608.17元。从分布来看,车均保费在3000元以上的有7家,2000元至3000元之间的有15家,1000元至2000元之间的有37家,1000元以下的有6家。与2024年相比,2000元以下的车均保费公司数量保持稳定。

律商联讯(北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戴海燕分析,2025年一季度,财险公司的车均保费呈现集中化趋势,一方面,车均保费低于2000元的险企占比保持稳定;另一方面,车均保费定价集中在1000元至3000元区间,最高值和最低值差距缩小,显示市场定价逐步趋同,这是险企重新调整车均保费风险定价和深化科技应用的结果。

一季度,65家财险公司的车均保费平均数为1929.42元,中位数为1693.65元。其中,41家险企的车均保费环比下降,3家不变,21家上升。

自2020年监管部门发布车险综合改革指导意见以来,财险公司的车均保费下降趋势明显,较好地实现了“降价、增保、提质”目标。

金融监管总局数据显示,2024年前8个月,商业车险平均无赔款优待系数由改革前的0.789下降至0.722。超过70%的车险经营主体实现了费用和成本双降,服务质效和经济效益双提升。

强化科技赋能

车均保费在1000元以下的主要为中小险企,如华农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中煤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等。

北京排排网保险代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帆分析,中小险企的车均保费较低,可能是因为品牌影响力、服务网络等方面与大型险企存在差距,因此通过降低保费吸引客户,提升竞争力,扩大市场份额。

财险行业的“马太效应”一直明显。一季度偿付能力报告显示,净利润排名前五的财险公司占据了行业超过八成的利润。车险作为标准化程度较高的保险产品,中小型险企面临更大挑战。

律商风险销售总监侯维强建议,中小险企可以通过聚焦细分市场、强化科技赋能等方式,突破大型险企的垄断格局。例如,针对网约车司机、新能源车主等特定群体开发定制化产品,引入科技手段提升风险识别能力和运营效率。

展望未来,车险市场将呈现以下趋势:市场竞争加剧,保险公司需不断创新优化产品;新能源车险市场快速发展;车险费率市场化改革深化,保险公司注重风险管理和成本控制;保险科技应用广泛,提升服务质量和运营效率。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