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金融监管总局局长李云泽表示,将推出三条措施支持稳定和活跃资本市场,包括扩大保险资金长期投资试点范围、调整优化监管规则、推动完善长周期考核机制。此次计划新批复600亿元额度,整体规模将进一步拓展至2220亿元。

 

界面新闻记者 | 吕文琦

“充分发挥保险资金作为耐心资本和长期资本的作用,加大入市稳市力度,下一步将推出三条措施支持稳定和活跃资本市场。”5月7日,金融监管总局局长李云泽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这些措施旨在进一步推动保险资金入市,为市场注入更多长期稳定资金。

具体来看,一是进一步扩大保险资金长期投资试点范围,近期拟再批复600亿元,为市场引入更多增量资金。二是调整优化监管规则,将保险公司股票投资风险因子进一步调降10%,以鼓励保险公司加大入市力度。三是推动完善长周期考核机制,促进实现长钱长投。

多措并举引活水

打通中长期资金入市的卡点堵点,为险资提供良好的投资环境一直是监管重点关注的问题。2024年3月,中国人寿与新华保险共同成立总规模达500亿元的鸿鹄基金,正式拉开首批保险资金长期股票投资试点的帷幕。截至当前,太保寿险、泰康人寿等8家保险公司已获批参与试点,获批总金额累计达1620亿元。倘若算上此次计划新批复的600亿元额度,整体规模将进一步拓展至2220亿元。

从险资投资的角度,有券商非银分析师向界面新闻分析,直接持有股票需按偿付能力监管标准计算风险因子,而私募基金可能适用更优的资本计量规则,降低险企因资本压力被动调整仓位的需求。监管也多次从风险因子上解决偿付能力限制对于权益投资的掣肘。

2023年9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曾通过优化风险因子设置,为保险资金入市创造更有利条件。此次将保险公司股票投资风险因子进一步调降10%,预计偿付能力大概能上升5%。

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表示,金融监管总局近期推出的举措是中国资本市场改革的重要信号,旨在通过优化保险资金的配置能力,为市场注入长期稳定资金,同时提升保险业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长钱长投的落地

截至2024年末,保险公司资金运用余额为33.26万亿元。其中,人身险公司的股票配置余额同比增长28.29%,财产险公司股票配置余额同比增长28.22%。尽管股票投资比例有所增加,但距离监管上限仍有较大距离。

为进一步促进保险资金入市,日前,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印发通知,提升险资权益投资比例。根据通知,保险资金权益类资产配置比例上限最高可达保险公司上季末总资产的50%,潜在增量资金规模在1.5万亿以上。

田利辉指出,中国资本市场长期面临“资金短、结构僵”的问题,保险资金作为“耐心资本”可发挥资源配置作用。同时,新兴产业发展亟需长期资金支持,保险资金可通过股权投资等方式直接参与。此外,对比全球成熟市场,中国保险资金入市比例仍有提升空间。

田利辉强调,保险资金增加权益类投资需完善风控机制,防范保险公司为追求收益而过度集中于高风险资产。未来政策可考虑进一步放宽保险资金投资范围,提升配置灵活性。

(文章来源:界面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