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健康保险发展提速,面临赔付与政策支持挑战
AI导读:
近一年以来,商业健康保险在政策推动下发展提速,保费收入持续增长,但赔付支出占医疗费用支出比例较低。同时,面临短期健康险赔付合理区间、产品创新和销售创新等挑战。政策方面,医保药品目录调整时间提前,业界对丙类目录期待较高。团险被寄予厚望,需更多政策支持。
近一年以来,在政策推动下,商业健康保险发展提速。
一篇发表在最新一期《中国医疗保险》上的研究文章显示,目前,全国范围内近180家保险公司具备经营商业健康保险业务的资质,覆盖寿险、财险、专业健康险及养老险等领域,推出的产品数量超过5000款。保险行业健康险保费收入持续增长,2024年达9774亿元,尽管距离2025年2万亿元的目标尚有差距,但市场增速已较为可观。
同时,针对特定患病群体的带病体特病特药保险及允许非标体投保的医疗险产品逐渐受到关注,更多产品开始涵盖院外药、海外特药,能报销特需医疗、国际部费用,与基本医保形成错位保障。
商业健康保险仍面临诸多挑战,如短期健康险赔付的合理区间问题。中国商业健康险已接近一万亿,占医疗保障市场的20%,但赔付支出占医疗费用支出比例较低。赔付率作为关键指标,2023年商业健康险赔付额约为0.38万亿元,占居民医疗费用7%左右。这主要与商业健康险的险种结构有关,重疾险不能用当期赔付除以当期保费来衡量。
在商业健康险中,疾病险和医疗险是主要构成。医疗险方面,国务院新“国十条”明确了丰富商业医疗保险产品形式等行业发展指引,但商业医疗险在销售和赔付上仍面临梗阻。2024年,人身险公司和财险公司短期健康险综合赔付率中位数分别为40.3%、36.5%,尚未达到业界通常认为的50%~80%合理区间。
提高商业健康险赔付水平,既需加强保司产品创新和销售创新,也需加速产业端数据合作,实现“三医协同”。同时,将更多老年人、非标体慢病人群纳入保障范畴,推出更多创新产品。此外,专病险、带病体保险等也将发挥重要作用,但开发此类产品对保司和“三医”联动提出更高要求。
以惠民保为代表的短期健康险产品突破了参保对象既往症限制,成为创新药械的主要支付方之一。当前,惠民保和百万医疗险支付规模合计约45亿元,占比超过商业健康险支付的37%。特药目录的纳入与惠民保赔付存在正相关性,但特药赔付比例仍较低。
政策方面,今年医保药品目录调整时间提前,业界对丙类目录期待较高。丙类目录落地后,有望提高惠民保的特药赔付规模。同时,产业界期待不同目录为高价高值药物留出空间,制定报销比例。商业健康险在构建创新药械多层次保障体系中是重点,需完善不同保障层次的衔接机制及风险分摊模式。
从提升参保率角度看,团险被寄予厚望。团险是有效的筹资渠道,也是壮大商业健康险市场的关键。如何让团险更好支持创新药械发展,需更多地方政策支持,如推出明确、力度可观的税优政策。个税优惠也可进一步实施差异化方案。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