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金融监管总局近日发布《人身保险产品“负面清单”(2025版)》,涵盖产品条款表述、责任设计、费率厘定及计算假设等四部分,共103条内容,旨在防范风险,为保险公司产品开发提供重要参照。

  蓝鲸新闻4月11日讯(记者石雨)蓝鲸新闻记者从业内获悉,近期,金融监管总局在业内发布了《人身保险产品“负面清单”(2025版)》,这标志着监管连续第五年对人身险产品“负面清单”进行更新。该清单包含产品条款表述、产品责任设计、产品费率厘定及计算假设、产品报送管理等四大板块,共计103条内容,相比2024年版增加了9条具体要求。

  在产品条款表述方面,2025版负面清单新增了两项重要规定,一是条款中约定的残疾定义评定标准需有明确依据,并包含全称、发布机构、发文号及标准编号;二是产品需采用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发布的产品示范条款。

  针对产品责任设计,监管对年金保险、两全保险及万能保险均提出了更为严格的约束。特别指出,年金保险、两全保险的设计不应简单比照增额终身寿险的增额形式,同时,万能保险的追加保费条款需清晰明确,管理机制完善,确保产品设计的审慎性。

  近年来,增额终身寿险备受市场青睐,消费者对产品特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一位人身险公司负责人表示,此次清单将年金保险、两全保险的设计纳入增额形式考量,旨在防止产品设计偏离逻辑,避免为迎合市场“卖点”而出现异化。

  在产品费率厘定及精算假设层面,负面清单新增三项内容,重点关注长期险预定附加费用率、银保渠道佣金手续费比例以及备案材料中费用水平的列示。

  此外,清单还强调了保险产品备案费用假设与实际费用的一致性,以及费用描述的清晰度和费用水平设定的合理性,明确指出利润测试费用、销售费用、总可用费用应低于或等于定价费用,确保各种费用间具有内在逻辑一致性。

  这些内容的更新,均指向了近年来行业推进的“报行合一”要求。业内人士指出,“报行合一”不仅要求执行与备案的备用水平一致,更强调保险公司在设定费用比例时的合理性与审慎性。

  特别是在银保渠道,清单对佣金手续费比例划定了红线,反映了行业在推进“报行合一”过程中,为提升竞争力而调整产品佣金比例的现实困境。

  业内人士坦言,这一行为背后折射出行业的规模压力。

  在产品报送管理维度,“负面清单”也进行了补充,指出销售渠道同时报送多个代理类型不符合“报行合一”要求,并对不予备案但已开展业务的产品未及时停止销售的行为提出了警示。

  近年来,监管通过连续发布人身保险产品的“负面清单”,逐年补充新发现问题,为行业划定红线,有效防范风险,已成为保险公司产品开发的重要参照。

(文章来源:蓝鲸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