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险市场竞争白热化,破局需多方发力
AI导读:
当前医疗险市场竞争激烈,非标体人群投保难成行业痛点。业内人士提出,需加快医保与商保数据联通、完善政策支持,并培育公众认知,以实现医疗险的“提质”转型。
当前,百万医疗险市场竞争白热化,行业陷入“比责任、拼价格”的困境。健康体医疗险市场已进入存量博弈阶段,而约4亿非标体人群常面临投保无门的困境,供需失衡成为行业突出矛盾。部分创新产品通过“免健告”“零免赔”等设计精准触达非标体人群,验证了痛点挖掘的市场潜力。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近日就医疗险破局展开市场调研,多位业内人士提出,未来行业真正突围仍需多方发力:需加快医保与商保数据联通、完善税优政策等政策支持,同时培育公众对医疗险的认知,方能平衡普惠性与可持续性,实现“提质”转型。
竞争加剧:比责任、拼价格、赛服务
2025年,医疗险无疑是最受瞩目的“增长极”。数据显示,医疗险已占据健康险市场半壁江山。不过,行业发展隐忧渐显:曾引领增长的百万医疗险,竞争正愈演愈烈。某健康险公司内部人士直言,当前医疗险市场的竞争已进入白热化阶段,不仅在产品端比拼责任、升级服务,更在价格端陷入“同质化下的低价竞赛”。
中关村长策产业发展战略研究院健康养老研究中心主任龙格表示,以行业首款百万医疗险为典型,近10年来已经迭代了25次,直观反映出行业竞争程度。当前行业集体发力中端医疗险,已推动百万医疗险件均保费提升,中端医疗险的保费规模与客户数量增长,正成为多家险企的新增长点。
值得注意的是,中端医疗险的增长动能仍待厘清。某财险公司健康险部门负责人透露,“当前增长究竟是源于行业新增客户,还是存量客户从百万医疗险转保升级,尚无官方数据明确增长结构。”
对险企而言,如何获客依旧是摆在面前的重要问题。上述财险公司人士强调,“用户的‘获得感’是关键——消费冲动时的获得感能提升转化,但冷静后的留存最终取决于保障本质是否兑现。”
他进一步分析称,客户获得感、经营成本控制与客户实际支付能力,构成了当前医疗险经营的“三角矛盾”。“若这一矛盾无法平衡,即便通过直播、投流等方式吸引用户,流失仍是大概率事件。”
在行业竞争格局下,差异化路径成为破局关键。某中型财险公司人士表示,“中小机构需聚焦自身优势。例如,我们拥有数百万优质车险客户,充分挖掘其价值,有望为医疗险业务开辟利润空间。”
险企突围:如何提升客户“获得感”?
在医疗险市场从“价格竞争”转向“价值比拼”的当下,深挖用户痛点与健康管理服务嵌入,正被业内视为提升客户“获得感”的关键路径。
产品设计直击需求痛点被验证为提升用户接受度的有效方式。某健康险公司互联网业务部负责人表示,“产品竞争力的核心,在于对消费者痛点的精准把握。”这一逻辑已在市场上得到印证,例如,部分互联网医疗险凭借对特定需求的精准切入,实现了销量突破。
典型如今年2月上线的“众民保”。业内数据显示,该产品上线10天销售额即达1.4亿元,截至目前销量超8万件,日均成交突破8000单。某健康险公司人士分析其走红原因时指出,该产品以低价逻辑、零免赔、免健告、首周免审核以及简单的产品设计引爆市场,精准触达老牌经纪公司沉淀的大量曾被传统保险拒保的非标客群。
“免健康告知”的设计之所以能打开市场,背后是庞大的非标体人群需求。某TPA(第三方医疗服务机构)人士表示:“国内非标体人群约4亿,其中不少人面临‘投保无门’或‘理赔后被边缘化’的困境,这部分人的保障需求尚未被充分满足,是一片待开发的蓝海。”
除了产品设计,服务体验的优化同样是提升“获得感”的关键。业内普遍认为,医疗险作为低频服务产品,若仅在理赔时发挥作用,极易导致用户“获得感缺失”。
在此背景下,健康管理服务的嵌入被赋予双重意义,既通过高频服务增强用户黏性、提升获得感,又能实现“风险减量”。上述TPA人士举例称,“以惠民保为例,若通过增值服务留存年轻用户,形成‘低龄段补贴高龄段’的代际补偿机制,可优化参保结构、保障产品平稳运行。”
他进一步表示,健康管理甚至能为险企创造经营空间。“比如,某款针对甲状腺患者的产品,通过健康管理干预延缓了疾病进展,间接延后了保险赔付时间。对保险公司而言,更长的保障周期意味着有更多时间通过资金运作获取利差,从而覆盖潜在的赔付成本,实现风险与收益的平衡。”
行业破局:数据开放与政策支持是关键
数据作为医疗险定价与服务的核心基础,其获取与使用能力已成为险企竞争力的重要分水岭。某寿险公司产品开发部人士坦言:“对于医疗险业务规模较小的公司,数据积累有限,定价高度依赖再保险,但再保险出于风险控制,给出的价格往往偏高;而大型险企凭借自身积累的海量数据,已具备独立且精准的定价能力,中小机构在这方面差距明显。”
这一差距在服务端同样凸显。目前,部分大型险企及互联网平台已实现高效服务,理赔周期可控制在两天内,结案率达80%甚至更高,但多数传统保险公司尚未达到这一水平。
7月3日,首个全国性“医保+商保”清分结算中心试点成果正式发布,通过医保商保数据联通,使购买相应商保的患者在医疗机构端能够实现同步结算。在调研中,记者了解到,一些业内人士对清分结算中心加快数据开放充满期待,认为这将直接助力保险公司优化产品设计、推动一站式结算落地。
提升医保数据开放程度是当下医疗险行业的核心诉求。多位受访者提到,当前医保数据向行业开放的范围、方式等仍缺乏明确且透明的规则。
政策对医疗险的明确定位、加大支持力度,将推动医疗险在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以DRG(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IP(按病种分值付费)医保支付改革为例,其与商业医疗险的衔接效果,直接关系到患者院内治疗的连续性。但多位业内人士指出,目前目标用户群体对两者衔接的认知存在偏差,甚至有被误导的情况。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