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销售机构洗牌加剧 财咖啡被注销牌照
AI导读:
上海财咖啡基金销售有限公司因欠税、被罚款且长期失联,被监管注销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销售业务许可证。此事件反映基金销售行业竞争加剧,中小机构生存艰难,行业加速优胜劣汰。
又一家基金销售机构被洗牌出局。近日,欠税、被罚款,且长期失联的上海财咖啡基金销售有限公司(下称“财咖啡”),被监管注销了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销售业务许可证。
“市场上并不需要那么多的基金销售机构,而需要真正能与投资者利益与共的机构。”有业内人士认为,随着竞争加剧、费率下调,基金销售行业的马太效应不断加剧,中小机构的生存环境变得更为艰难,未来这种行业洗牌将愈演愈烈。
财咖啡被洗牌出局
近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上海监管局(上海证监局)发布了关于注销上海财咖啡基金销售有限公司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销售业务许可证的公告。公告称,根据《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销售机构监督管理办法》有关规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决定注销上海财咖啡基金销售有限公司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销售业务许可证。

这家公司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公开资料显示,上海财咖啡基金成立于2013年4月,注册资本为2000万元人民币,法定代表人是周泉恭。
今年6月,上海证监局曾对该机构作出责令停止基金服务业务的行政处罚。相关公告中提到,财咖啡的灾难备份机制为其基金销售系统自带的数据备份功能,该系统硬件设备由北京万国长安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万国科技”)予以托管。但2023年9月,因财咖啡未缴纳服务费用,万国科技对财咖啡托管的硬件设备做出断电处理,财咖啡灾难备份系统灭失。
上海监管局表示,财咖啡作为独立基金销售机构,基金销售系统及灾难备份系统不晚于2023年9月灭失,至今已逾一年,公司未采取措施恢复系统,纠正违法行为,消除危害后果,情节严重。根据当事人违法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与社会危害程度,依据《基金法》第一百四十四条规定,上海监管局对上海财咖啡基金销售有限公司处以三十万元罚款,并责令停止基金服务业务。
诸多迹象显示,财咖啡早已“失联”。2023年11月21日,上海证监局就曾向该公司公告送达暂停办理基金销售相关业务的事先告知书;2024年3月27日,上海证监局又向其公告送达暂停业务行政监管措施决定,这两次公告均提到了“其他方式无法送达”。2024年下半年,上海证监局对该公司进行了立案调查。
不仅如此,这家公司还连续三年被列入企业“经营异常名录”,长期欠税。据国家税务总局上海市浦东新区税务局今年2月发布的2024年下半年欠缴税款纳税人名单,财咖啡此前欠的税金依然未缴。截至去年末,分别欠下增值税、城市维护建设税38.09万元、2.67万元。

基金销售行业加速优胜劣汰
财咖啡被“注销牌照”只是行业的一个缩影。在降费及竞争加剧的大背景下,过去一度被积极申报的基金代销牌照,“含金量”已显著降低。近些年来,许多中小销售机构被基金公司解除基金销售业务合作,“牌照注销”的情况也不断发生,基金销售行业已进入了加速优胜劣汰的阶段。
以民商基金销售(上海)有限公司为例,该机构向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提交了注销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销售业务许可证的申请,并被予以批准。今年被华夏基金、工银瑞信基金、中邮基金、宝盈基金、融通基金等多家基金公司扎堆终止销售业务合作。
仅以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公布的基金销售保有规模前百强数据来看,去年末,非货规模最大的机构达到1.45万亿元,而第一百名的机构为40亿元,差距极为显著。Choice数据显示,从代销基金数量看,在5家头部机构代销数量过万的同时,207家机构的代销数量不足百只,占比达到36%。
“近些年不断有中小基金代销机构被‘出清’。有些是因为违法违规,有些是因为业务开展太难,有些则是由于竞争空间狭窄而主动退出,未来这一趋势会愈演愈烈。”有业内人士分析道。
随着公募改革的推进,整个公募行业都面临着生态重构,从重规模想重投资者利益转型。上述人士表示,《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中提到,要建立基金销售机构分类评价机制,将权益类基金保有规模及占比、首发产品保有规模及占比、投资者盈亏与持有期限、定投业务规模等纳入评价指标体系。市场上并不需要那么多的基金销售机构,而需要真正能与投资者利益与共的机构。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