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中国证券报记者梳理发现,科技主题基金二季度投资思路有变,部分基金经理从国内算力板块转向海外算力,同时对人形机器人板块研判现分歧,AI产业或进入新发展阶段。

  近日,中国证券报记者梳理多只绩优科技主题基金最新披露的二季报发现,不少基金经理的投资思路在二季度有所变化。有的基金经理将原本放在国内算力板块的仓位转换到了海外算力板块,有的基金经理则选择系统性减持上半年讨论热度颇高的人形机器人概念股。

  有业内人士表示,中国科技创新突破引发人工智能(AI)乃至整体优质资产的价值重估。在外部扰动因素频频发酵的背景下,国内AI产业链的重要性凸显,海外AI龙头超预期的财报也进一步验证了AI算力的长期需求。

  从国内算力切换到海外算力

  7月19日,财通基金披露了基金经理金梓才在管产品的二季报。与一季度末相比,其管理的多只产品的前十大重仓股均出现较大变动。

  以财通成长优选混合为例,该产品二季度末的前十大重仓股分别为仕佳光子、生益电子、新易盛、中际旭创、天孚通信、太辰光、工业富联、长芯博创、德科立、汇绿生态。对比一季报,这十只股票均为二季度新进重仓股。

  从超配国内算力转换到超配海外算力,是金梓才此次调仓最大的特点。他在二季报中表示,一季度,组合曾大幅超配国内算力,当时主要基于Deepseek出现带来的应用预期以及外部环境的诸多不确定性。但从二季度对全球科技产业趋势的跟踪来看,一个关键逻辑正在走强——在国产算力叙事持续演进的同时,海外巨头AI模型研发及其资本开支非但未见收缩,反而持续加码,服务于海外科技巨头的优质细分领域,如光模块、PCB等标的迎来了业绩与估值的双重提振。

  Wind数据显示,财通成长优选混合在二季度实现业绩反弹。该基金A类份额净值增长率为11.23%,同期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为1.34%。

  另一只科技主题基金中欧数字经济混合发起在二季度的调仓思路与金梓才“不谋而合”。对比一季报,中际旭创、新易盛、天孚通信等成为中欧数字经济混合发起二季度的新进重仓股。

  基金经理冯炉丹在中欧数字经济混合发起二季报中表示,当前阶段最值得关注的投资机会在于海外推理侧的基础设施建设,而未来最核心的观察变量则是商业闭环的形成。冯炉丹将AI基础设施列为目前组合的重点配置方向之一,她表示,将重点布局和海外需求相关的,具备技术领先优势的企业。

  中欧数字经济混合发起A类份额在二季度的净值增长率为12.69%,同期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为-0.23%。拉长时间来看,截至7月18日,该基金A类份额净值增长率近一年以来超110%。

  热门板块研判现分歧

  除了在算力端进行调整,多位基金经理在其他热门科技板块的投资思路亦发生了变化。

  二季报显示,冯炉丹对上半年市场热议的人形机器人板块进行了减仓。她表示,考虑到短期内机器人智能化水平尚未出现决定性突破,团队对该板块进行了系统性减仓,等待技术演进临界点的出现再择机加仓。

  当然,也有基金经理认为,人形机器人板块只是短期调整。万家基金的基金经理莫海波在二季报中表示,人形机器人今年是量产元年,未来10年是机器人的黄金发展期。若该板块个股股价下跌,团队将不断买入。

  此外,AI应用端也被不少基金经理所青睐。莫海波管理的多只基金在二季度加仓了多只互联网股票。他在万家价值优势一年持有期混合二季报中表示,国内科技巨头显著加大了在AI应用端的投入,看好这些科技巨头未来在AI应用领域出现新的增长曲线。具体来看,与一季报相比,快手、阿里巴巴、腾讯控股、哔哩哔哩成为万家价值优势一年持有期混合二季度新进的重仓股。

  谈及AI应用的投资,冯炉丹在二季报中强调了“实际落地”和“盈利模式清晰”这两大关键词。具体来看,快手等互联网龙头成为其管理的产品二季度新进的重仓股。

  AI产业或进入新发展阶段

  基金经理任桀表示,今年以来,全球以领先模型厂商为代表的企业开始形成模型/应用—算力投入的闭环。中国厂商擅长的光通信、PCB领域在过去两年的AI发展中实现了高增长。客户逐渐提出更高、更长期的需求后,一些过去保守的厂商也进入扩产阶段。随着全球大客户需求持续扩张以及AI产业长期发展,中国厂商有望持续分享全球AI发展的红利。

  基金经理陆阳和雷涛表示,一方面,除了原先北美和国内科技大厂对大模型和算力基础设施的持续投入外,各个国家对人工智能的发力才刚刚开始;另一方面,今年无疑是AI应用商业化开始起量起规模的一年,尤其是海外。比如,OpenAI不仅用户侧增长迅猛,其ARR(年度经常性收入)也升至120亿美元。因此,AI将进入推理需求为主和商业化闭环新阶段的观点开始得到印证。大模型或者云厂商的需求和对应收入的爆发,将进一步助推对算力资源的持续投入。另外,下半年海内外的大模型厂商将迎来新一轮的重磅基模更新,也会对算力形成需求。

  金梓才表示,团队观察到在基座模型的训练上,海外也在持续前进,训练用算力的需求仍未见顶。“在三季度我们或许有望看到几个模型的迭代,可能进一步扭转市场对训练算力的悲观预期,海外云计算服务厂商对明年的资本开支预期也可能会超预期。”

(文章来源:中国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