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投集团“基金+直投”模式助力企业上市,引领科技创新
AI导读:
国投集团通过“基金+直投”双轮驱动模式,助力296家企业上市,其中143家科创板上市,突破323项关键技术,培育319家国家级“小巨人”企业,彰显了国有资本的独特价值。
截至今年3月,国家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国投集团)旗下基金已累计投资1175个项目,成功助力296家企业登陆资本市场,其中包括比亚迪、宁德时代、寒武纪等明星企业。2025年将迎来国投集团成立30周年,基金投资业务也走过了16年的历程。日前,国投“四创”的相关负责人齐聚一堂,分享基金投资背后的故事及未来投资思路。据悉,国投集团正在积极推广和复制“基金+直投”双轮驱动的经验。
超八成在管基金为国家级政府投资基金
国投集团成立于1995年,是中央直接管理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自2009年起设立私募股权基金。目前,集团旗下共管理50只基金,总规模超过2700亿元,其中国家级政府投资基金11只,规模超2300亿元,占比高达84%。国投集团无疑是基金“国家队”的代表。
国投系基金由国投创益、国投创新、国投创合、国投创业四家企业构成,分别聚焦制造强国、科技创新、母基金生态平台及乡村振兴等领域,发挥战略协同作用。
截至今年3月,国投系基金不仅助力296家企业上市,还帮助其中143家企业在科创板上市,突破323项关键核心技术,培育319家国家级“小巨人”企业,实现了服务国家战略与投资效益的双赢。
“中央财政的投入在项目上产生了超过五倍的放大效应。”国投集团党组成员、总会计师柴艳丽表示,国投集团通过基金投资践行国有资本功能使命,在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等方面彰显了国有资本的独特价值。
立足服务国家战略,投在“寂寞无声处”
过去16年,国投系基金参与了众多行业明星企业的发展,如比亚迪、宁德时代、拓荆科技等。这些领域如今是基金投资的热门,但在2015年前后,这些项目却鲜有人问津。国投系基金在当时选择投资这些领域,既体现了服务国家战略的责任,也展示了其差异化的投资策略。
国投创新董事总经理王世海以“机器人”为例,介绍了国投创新在工业机器人领域的投资布局,以及后续在伺服电机、编码器、本体等领域的跟进投资。同时,国投创新也是比亚迪定增项目的首个投资人。
服务国家战略是国投系基金的底色,但投资行业竞争激烈,需要专业化的认知、队伍和产业链协同才能实现目标。国投创业副总经理刘立群以寒武纪为例,介绍了国投创业对寒武纪的持续投资和支持。
可复制的“基金+直投”双轮驱动经验
2023年,国投集团成为培育发展生物制造和生物育种产业的牵头单位。在生物育种领域,国投种业与国投创益协同合作,取得了显著成果。在生物制造领域,国投集团以“基金+直投”双轮驱动的投资模式,围绕多个细分领域加快搭建生物制造技术与产业平台。5月16日,国投集团旗下首个生物制造控股研发平台正式成立。
国投系基金还在积极推广和复制“母基金+直投”的经验,其中,国投创合子基金管理规模超过1200亿元,带动万亿资金支持科技创新。
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的《关于促进政府投资基金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政府投资基金要聚焦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市场不能充分发挥作用的薄弱环节。国投系基金专业性强、体系完整、信誉良好,已形成了对科创企业的长周期支持机制。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网)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