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交所主题基金业绩分化,投资者需警惕风险
AI导读:
2025年,北交所市场成为焦点,北交所主题基金整体表现抢眼,但部分产品跑输比较基准,呈现高收益却低达标的尴尬局面。投资者需警惕盲目追逐短期高收益和低估流动性风险。
2025年,北交所市场成为资本市场的焦点之一。在政策支持与资金推动的双重利好下,北证50指数持续攀升,并于5月21日创下1500.31点的历史新高,展现强劲势头。
在此背景下,北交所主题基金整体表现抢眼,36只基金(仅计算主代码基金,下同)年内平均收益率高达36.91%,部分产品涨幅更是超过80%。然而,市场狂欢之下亦存在隐忧。尽管北交所主题基金业绩“全线飘红”,但仍有部分产品悄然跑输比较基准,呈现“高收益却低达标”的尴尬局面。
全线飘红与限购潮:北交所基金的“高光时刻”
今年以来,北交所主题基金备受瞩目。Wind数据显示,截至5月21日,全市场36只北交所基金年内平均收益率攀升至38.05%,其中31只基金单位净值创历史新高。华夏北交所创新中小企业精选两年定开以80.79%的年内收益领跑,中信建投、汇添富、万家基金等旗下北交所主题产品紧随其后,收益率均超50%。
北交所市场多重利好共振,推动基金业绩亮眼。政策层面,北交所持续优化制度设计,吸引专精特新企业;业绩方面,北交所上市公司一季度财报显示,超六成企业实现营收正增长,为市场提供坚实支撑;资金端,公募基金加速布局,机构配置比例显著提升。
然而,资金热捧亦带来管理压力。为防止短期资金盲目涌入,多只基金近期启动限购。例如,易方达北证50成份指数自5月19日起将单日申购上限设为3000元,鹏扬、广发等旗下产品亦纷纷将限额调低至万元以内。限购旨在控制规模、保护投资者利益,同时反映部分基金对后市风险的警惕。
高收益背后的隐忧:跑输基准的“掉队者”
尽管北交所主题基金整体表现强劲,但部分产品实则未能跑赢比较基准。以国泰北证50成份指数为例,该产品年内收益超20%,却跑输基准达12个百分点,类似情况并非个例。
这种分化与基金类型紧密相关。北交所主题基金主要分为主动管理型和被动指数型两类。被动型基金应贴近指数表现,但实际操作中,跟踪误差因多种因素被放大。
此外,部分主动管理型基金亦存在策略偏差。如南方北交所精选两年定开年内净值超越基准收益率为11.43%,而同期成立的大成北交所两年定开、万家北交所慧选两年定开等基金超越基准收益率均超40%。
同指数不同命:业绩分化的多重推手
跑输基准的北交所主题基金多为被动指数基金,且跟踪同一指数的基金年内业绩首尾相差超30个百分点。这一现象源于多重因素交织。首先,建仓时机至关重要,不同成立时点的基金建仓成本差异显著。其次,成分股调整存在滞后性,部分基金难以及时跟进。再者,流动性限制加剧操作难度,大额资金进出易冲击股价。
主动管理型基金之间亦存在差异,或与比较基准不同有关。投资者需警惕盲目追逐短期高收益和低估流动性风险两类风险。
(文章来源:财联社)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