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本文介绍了科创债ETF从提出到获批再到首发的过程,分析了其对资本市场的影响,包括提升科创债流动性、拓宽科创企业融资渠道和推动金融产品创新,展现了我国金融体系在支持新质生产力发展中的敏捷性与创造力。

  从6月18日证监会主席吴清在2025陆家嘴论坛上提出,“加快推出科创债ETF”,到10家公募机构当日集体上报;从7月2日首批10只产品正式获批,到7月7日集体首发并一日售罄,募集资金合计达300亿元。

  这一系列进程的背后是政策引导、市场基础、产品创新及战略需求共同作用的结果。政策层面的明确表态与高效审批机制提供了强力支撑,市场上科创债规模扩容及债券ETF的受欢迎态势奠定了坚实基础,产品在交易机制等方面的创新解决了痛点,而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战略需求则让科创债ETF成为资本支持产业升级的重要载体。

  笔者认为,这项高效推进的金融实践,给资本市场带来的影响深远而广泛。一是极大地提升了科创债的流动性。科创债ETF采用T+0交易机制等,精准破解了传统信用债交易中存在的流动性不足痛点,能更高效地满足投资者的配置和交易需求。大量资金涌入,将使得科创债在市场上的交易更为频繁,活跃度显著增强。二是拓宽了科创企业的融资渠道。科创债ETF构建了“债股联动”的创新机制,从而优化了科技创新生态,既拓宽了科创企业的融资路径,又推动资金在科技创新链条中高效流转。三是推动了金融产品创新。科创债ETF填补了公募基金在“科创类”场内债基领域的空白,丰富了债券市场现有的投资工具类型,激发了金融机构的创新活力。

  由此不难看出,首批科创债ETF以金融产品创新为纽带,打通了资本与科技深度融合的堵点,既展现了我国金融体系在支持新质生产力发展中的敏捷性与创造力,也为构建更具韧性和活力的现代化金融市场体系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