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德龙解读资产配置新策略:顺应低利率时代
AI导读:
在当前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加剧、金融市场震荡的背景下,杨德龙解读了投资者如何顺应低利率时代调整资产配置,平衡收益和风险,特别针对年轻人和老年人给出了不同的投资建议。
在当前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加剧、国内外金融市场持续震荡,叠加存款利率不断下行的背景下,投资者面临的挑战日益严峻。
投资者应如何顺应市场趋势调整资产配置?又该如何在收益和风险之间找到平衡?5月20日,《中国经营报》触角零观财经特别栏目《首席来了》邀请前海开源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进行解读。
“过去四年,居民存款新增约60万亿元,总规模已高达160万亿元。”杨德龙指出,央行维持低利率水平的货币政策,既有助于资本市场走强,也是提振信心、激发消费的关键,更是破解当前经济困局的重要方式。同时,低利率有助于推动“存款搬家”,激活资金流动性,助力经济增长。
谈及年轻人是先买房还是先投资,杨德龙认为,房产投资回报率已下滑,很多城市租房更划算。他建议年轻人不要急于买房,而是保留试错机会,投资或提升自我,为未来积累更多可能性。
存款“搬家”至资本市场
《中国经营报》:存款利率进入“1时代”成为热点,其下行背景及趋势如何?
杨德龙:今年存款利率继续下行,标志着我国已进入低利率时代。在此环境下,权益资产往往能获得较大超额收益。同时,政策面延续积极支持经济回升的节奏,稳定经济增长预期、提振内需,支持资本市场持续活跃。
降低存款利率既能反映政策意图,又具备实际效果,能推动我国经济稳步复苏,对资本市场走强形成有力支撑。
《中国经营报》:降息背景下,居民应如何调整资产配置?
杨德龙:在存款利率持续下降的背景下,居民选择各异。部分人选择基金投资,因资本市场走强,科技股崛起带来赚钱效应。也有人直接开户入市。此外,低利率促使部分居民消费,政策也着力提振消费增速。
《中国经营报》:当前宏观环境下,权益类资产性价比如何?哪些板块值得关注?
杨德龙:从资产配置比例看,权益类资产仍有提升空间。未来,居民应减少对房产的配置,增加对权益资产的配置,这是大势所趋。美国家庭资产配置中,股市占比高达50%以上。我国虽不如美国成熟,但未来趋势应是增加对优质股票或基金的配置。
科技股、消费股及红利股值得关注。科技股代表经济转型方向,人形机器人等AI板块有发展空间。消费股具有品牌价值,盈利稳定,已具备表现机会。红利股则适合震荡市,如银行、电力等板块。
多城市买房不如租房划算
《中国经营报》:不同年龄段的资产配置策略有何不同?
杨德龙:资产配置应随年龄变化而调整。年轻人风险承受能力强,适合参与高波动性权益类投资;随着年龄增长,应转向更稳健的配置。30岁以下人群可将50%资产配置于权益类资产,30%配置于低风险产品,剩余20%配置于黄金。
40岁左右人群可将权益类资产占比控制在40%左右,50岁进一步降低至30%。
《中国经营报》:对于刚毕业的年轻人,是该拿钱去买房还是做投资?
杨德龙:年轻人若父母资助不充足,不宜轻易买房。房价上涨预期已变,投资回报率下滑。背上较重房贷会影响生活,尤其是收入不稳定的年轻人。很多城市租房更划算,成本更低,无房贷负担。
年轻人应保留试错机会,投资或提升自我,为未来积累更多可能性。
《中国经营报》:降息是否影响养老金投资策略?老年人如何应对?
杨德龙:老年人投资需格外谨慎,资金多是“一生所得”,承受风险能力有限。应将小部分资金投入权益类产品,大部分配置于低风险、稳健回报的固定收益类产品。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