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ETF市场热度持续高涨,今年以来ETF市场净流入额超过2492.97亿元,其中股票ETF净流入额占比超五成。新产品发行活跃,多只ETF吸金能力突出,宽基ETF和主题ETF各有侧重。同时,股票型ETF不断上新,行业或主题ETF也密集成立。

今年以来,ETF市场热度持续高涨,资金纷纷借道ETF入市。根据Wind资讯数据显示,截至5月7日,ETF市场净流入额已超过2492.97亿元,其中股票ETF净流入额高达1323.39亿元,占比超过五成。同时,新产品发行也相当活跃,年内已有440余只股票ETF发行,整体规模接近590亿元。

数据显示,年内多只ETF吸金能力显著,共有13只ETF净流入额超过百亿元。其中,5只宽基ETF主要跟踪沪深300上证50指数,备受资金青睐;3只主题ETF分别跟踪港股通互联网、港股通科技、机器人指数;商品型基金方面,华安黄金易ETF、易方达黄金ETF、博时黄金ETF、国泰黄金ETF等4只产品同样表现突出;此外,还有1只债券ETF,即鹏扬中债—30年期国债ETF。

在年内净流入额超10亿元的92只ETF中,各类型基金分布清晰。股票型基金占据主导地位,共有53只;QDII(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基金有16只;债券型基金12只;另类投资(均为商品型)基金11只。股票型基金中,宽基ETF和主题ETF各有侧重,分别跟踪核心指数和特定行业或主题指数。

具体来看,53只股票型基金中,13只宽基ETF跟踪沪深300、中证1000、科创综指、上证50等核心指数,另有40只产品聚焦机器人、科创AI、光伏产业等行业或主题指数。QDII基金中,7只锚定港股市场,跟踪恒生科技或恒生消费指数。债券ETF和商品型基金也各有特色,债券ETF主要跟踪沪做市公司债、深做市信用债指数,商品型基金则均与黄金挂钩。

今年以来,股票型ETF不断上新。截至5月8日,年内新成立的442只股票型ETF整体规模已达590.77亿元。其中,宽基产品上新数量可观,成为主力。跟踪中证A500、科创综指、上证180、科创价格、创业板50、沪深300指数的产品数量分别为88只、43只、24只、16只、13只、13只。

同时,多只行业或主题ETF也密集成立。例如,跟踪科创AI、创业板人工智能、通用航空等指数的新产品纷纷亮相,其他产品跟踪的指数还包括红利价值、光伏产业、动漫游戏、卫星通信等。

深圳市前海排排网基金销售有限责任公司理财师荣浩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当前行业ETF面临同质化竞争困境。指数成分股重叠削弱了行业和主题ETF之间的差异化,主题概念泛化导致投资者难以分辨优劣。赛道拥挤引发资金分流,高波动率叠加产品同质化进一步增加了投资风险。头部产品虹吸效应显著,马太效应加剧。

荣浩认为,基金公司可通过三大策略创新突破同质化竞争。一是打造差异化产品,融合量化增强与ESG筛选优化编制,布局细分赛道或首创型产品塑造特色。二是依靠技术辅助投资决策,比如运用AI辅助动态调仓,开发智能投顾工具,提升投资体验。三是优化布局生态,通过做市商合作与跨境布局,改善流动性并分散单一市场风险。策略创新需兼顾差异化定位与技术赋能,方能在行业ETF竞争中构建护城河。

某公募人士表示,一些小规模公募机构正依托自身投研优势,布局主题及行业ETF。这类机构往往基于对特定领域主动投资的把握,创设相应被动指数基金,通过主动投研能力赋能被动投资,实现主动管理与被动投资的优势互补,以特色化产品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