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个人养老金制度实施三年来,产品数量快速增长,但同质化、开户热缴费冷等问题突出。业内人士建议从政策和机构两维度提升公众认知与参与度,包括税优政策激励、构建适配产品体系、深化投资者陪伴等。

【导读】认知度不足等问题仍存在,多维度推动个人养老金市场发展成关键。

个人养老金制度实施三载,产品数量激增。截至4月25日,国家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数据显示,个人养老金产品已超千只,达1014只。然而,产品同质化、“开户热、缴费冷”等问题依旧显著。

民生加银基金指出,个人养老金基金市场面临供给端同质化与需求端认知度不足双重困境。产品众多且同质化,投资者选择困难。加之市场波动,个人养老金基金投资回报不佳,难以满足投资者对流动性补偿的期望。

“开户热、缴费冷”“有意愿但购买少”等现象凸显收益落差,限制公众参与。部分用户仅视个人养老金为税务规划,有效参与不足。

平安基金FOF投资经理李正一分析,现行税制下,中等收入群体每年可节省上千元税费,但年收入低于6万元者因税率已达下限,税优效果消失,受惠人群有限。

为促进个人养老金市场发展,业内人士建议从政策和机构两维度着手,提升公众认知与参与度。

李正一强调,个人养老金市场发展需制度推动与机构努力并重。

制度上,可通过税优政策激励低收入群体,提升账户资金灵活性。机构应发挥职场作用,紧密联系政府、金融机构和用人单位,共促个人养老金事业发展。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研究员娄飞鹏建议:一是政策端强化制度吸引力,支持引导个人参与;二是产品端构建适配体系,稳定收益,畅通销售渠道;三是服务端深化投资者陪伴,加强客户教育,精选营销客群。

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认为,应优化个人养老金制度,财政税务、金融管理部门在税收优惠、产品准入等方面给予更多支持。

民生加银基金建议,针对不同收入群体差异化设计,提高普惠性。如降低低收入者领取端税率,根据工资水平设定抵扣比例、缴费上限等。同时,通过投顾模式简化投资步骤,形成稳定投资纪律与资金忠诚度。

(文章来源:中国基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