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随着A股市场走高,公募FOF增加权益配置比例,收益迎来反弹。超九成公募FOF年内收益为正,部分聚焦港股创新药、科技板块的FOF领跑市场。但部分重仓债券型基金的FOF仍面临压力,清盘现象持续。

  随着A股市场不断走高,公募FOF纷纷增加权益配置比例,这类产品收益迎来反弹。

  第一财经据Wind统计,截至8月18日,全市场超95%的公募FOF产品年内收益为正,其中约36只FOF年内收益率突破20%,部分聚焦港股创新药、科技板块的FOF领跑市场。

  与此同时,部分重仓债券基金的FOF仍面临压力,行业清盘现象也还在持续。

  沪上一位基金行业人士称,FOF基金曾业绩不佳、规模缩水,如今在权益市场背景下业绩回暖。但长期看,这类产品仍处在转型过程中,被称为基金买手的FOF仍需用持续的稳健业绩来验证业绩可持续性。

  FOF收益回暖,重仓港股创新药、科技板块涨势领先

  具体看来,这轮公募FOF收益回暖得益于持仓结构的调整。

  去年以来,多数FOF以配置纯债基金、同业存单指数基金为主,主打“稳收益”。但今年二季度起,随着A股科技、消费板块反弹,港股创新药、半导体等成长赛道强势回升,部分FOF管理人果断调仓,将权益类基金占比提升。

  以年内收益最多的国泰行业轮动A为例,该基金重仓的股票型基金占比99%,权益仓位提升了11个百分点。

  同样提高权益仓位的还有工银养老2050Y,该基金年内收益为26.5%,其股票仓位由0提升至7.45%,股票型基金占比由28%提升至60.8%,债券型基金占比由37.5%减少到16.7%。

  对比来看,去年同期仅有不到20%的FOF实现正收益。

  “上半年我们观察到经济数据边际改善、政策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加大,因此逐步减仓利率债基金,”某头部公募FOF基金经理称,同时也增配了港股创新药ETF联接基金、半导体主题主动权益基金。

  分化加大,清盘压力仍存

  相比之下,重仓纯债基金、同业存单基金的FOF的业绩则跑输同类产品。

  据Wind统计,年内收益排在末位的FOF中,多数权益仓位较低,同时年内收益小于1%的FOF中,也多数为债券型FOF基金或偏债混合型FOF基金。

  例如目前唯一年内收益告负的中银证券慧泽平衡3个月持有A和C,截至上半年末配置的债券占净值比例约5%,同时重仓基金中,债券基金占比高达79.5%。

  此外,包括南方浩升稳健优选6个月持有等基金,且这些基金的合计规模甚至不足5000万元。

  值得注意的是,在收益分化的背景下,FOF清盘现象也还在持续。

  年内仍有一批FOF基金因规模过小面临清盘风险。Wind数据显示,截至8月18日,年内已有19只公募FOF发布清算报告,较去年同期增加8只。

  站在当前时点,多家公募机构表示,随着经济复苏预期强化,FOF的权益配置比例有望进一步提升,但策略将更趋差异化。

  上述基金行业人士表示,近年来FOF产品发行数量持续增长,但部分产品定位模糊,导致业绩与投资者预期错配。叠加今年权益市场回暖,资金向业绩好、规模大的FOF集中,迷你FOF的生存空间被进一步压缩。而对于债基配置,机构人士认为仍需保留“压舱石”作用。

  “FOF的收益分化本质是底层资产的分化。FOF专业买手定位需要时间验证。”上述基金经理称,权益市场的结构性机会要求FOF管理人具备更敏锐的板块轮动判断能力,而单纯依赖债基的策略已难以为继。投资者也应更关注管理人的资产配置能力、历史业绩稳定性及底层基金筛选逻辑。对于规模过小、运作时间不足1年的FOF,需警惕流动性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