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自购潮与市场信心提振,机构看好中长期投资
AI导读:
2025年4月8日,中国资本市场迎来多维度信心提振信号。头部公募机构通过自购旗下权益类基金向市场注入资金。政策层与市场主体协同发力,形成稳市组合拳。专家分析当前市场环境与2018年存在本质差异,机构自购潮蕴含逆向布局启示,看好中长期投资。
2025年4月8日,中国资本市场迎来多维度“信心提振信号”。招商基金、博时基金、鹏扬基金等头部公募机构率先行动,通过自购旗下权益类基金向市场注入“真金白银”。招商基金宣布投入5000万元自有资金购买股票型及混合型基金,承诺至少持有1年;博时基金计划自购6500万元投向权益类产品;鹏扬基金则完成首批1500万元申购,覆盖数字经济、高端制造等主题基金,并承诺后续追加1500万元。这一系列动作展现了机构对市场长期价值的认可,传递出“与投资者共担风险”的积极态度,有助于稳定市场情绪。
同日,政策层与市场主体协同发力,形成“稳市组合拳”。中央汇金明确发挥类“平准基金”作用,央行提供再贷款支持,社保基金会宣布继续增持A股,头部险企也快速响应入市号召。当前政策既包括监管规则调整,又有“国家队”资金直接介入,叠加市场主体的自发行为,形成兼顾短期稳定与长期规范的合力,为市场筑底提供制度保障。
专家分析,当前市场环境与2018年存在本质差异。尽管外部关税冲击带来波动,但中国产业链韧性、政策工具箱储备及科技突破潜力,使资产估值具备显著优势。二季度可围绕“哑铃型配置”策略平衡风险与机遇,即在防守中捕捉结构性机会。
机构自购潮蕴含逆向布局启示。公募自购多出现在市场低位,后续常伴随反弹。2025年以来,公募已自购权益类基金76次,金额达7.42亿元。当前中国权益资产估值仍处洼地,政策快速响应叠加全球资金再配置需求,或为中长期投资创造窗口期。建议关注市场情绪修复后的边际改善信号。
(文章来源:界面新闻)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