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药ETF规模激增 主动权益基金受挤压
AI导读:
今年以来,创新药板块行情强势,相关基金产品业绩向好,“翻倍基”批量涌现。主动权益基金赢得业绩,但规模扩张逊于ETF。ETF迅猛发展,对主动权益基金形成全方位挤压。投资者需警惕ETF的短期投机属性。
今年以来,人形机器人、创新药等板块演绎了极致上涨行情,公募基金市场呈现“主动权益基金赢得业绩、主题ETF赚足规模”的现象。
创新药ETF规模大增,近期,创新药板块行情持续强势,推升相关基金产品业绩向好,“翻倍基”批量涌现。7月29日,年内的“翻倍基”总数达到了17只,均为创新药主题基金,其中10只产品为主动权益基金,7只产品为创新药主题ETF。
今年以来,人形机器人、创新药板块迎来了爆发性行情,率先布局其中的主动权益基金也实现了业绩一骑绝尘,不过,主动权益基金虽赢得了业绩,但在规模扩张方面仍逊于相关ETF产品。
Wind数据显示,上述10只业绩翻倍的创新药主动权益基金,二季度末规模仅为94亿元,当季规模增量为58亿元;而7只ETF产品二季度规模则增加129亿元,达到了284亿元。
相对而言,创新药板块的爆发性行情为ETF提供了绝佳的扩张契机。二季度末,广发中证香港创新药ETF、汇添富国证港股通创新药ETF的规模分别达到了134亿元、78亿元。
沪上一位基金评价人士表示,出现这一现象的核心原因,是ETF的被动跟踪机制决定了它能精准捕捉行业贝塔收益。
主动权益基金发展空间受挤压,ETF迅猛发展,对主动权益基金形成了全方位挤压。ETF凭借透明持仓和灵活交易的特征,吸引了大量投资者和量化资金。另外,ETF的管理费率普遍低于主动权益基金,具有明显的成本与效率优势。
当然,主动权益基金的存在价值也不容一票否定,主动权益基金的基金经理则可通过提前布局低估个股来平滑波动,在市场上发挥价值发现的作用。
警惕ETF短期投机属性,对投资者而言,还需警惕ETF的短期投机属性。实际上,部分ETF高频投资者倾向于短期的波段操作,这些短期交易的资金借道ETF快进快出,显然会放大对应跟踪指数的波动。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