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随着市场调整,多家基金公司纷纷宣布将自购旗下权益类公募基金,包括招商基金、博时基金等。自购行为更多是配合新基金发行和传递积极信号,但每家基金公司的策略有所不同。同时,基金公司还可能同时出现申购和赎回动作。

基金公司自购潮再度来袭。随着市场调整,招商基金、博时基金、兴证全球基金、鹏扬基金等纷纷发布公告,宣布将自购旗下权益类公募基金。

近年来,基金公司的自购行为越来越普遍。2024年以来,已有多家基金公司进行了自购。不过,在具体操作上,每家基金公司的策略又有所不同。有的基金公司在市场启动前精准自购,有的则是在大涨之后才进行买入。

在市场快速调整后,“国家队”资金迅速出手,多家基金公司也紧随其后,宣布将进行自购。招商基金表示,将运用固有资金5000万元投资旗下股票型及混合型公募基金,并承诺至少持有1年以上。博时基金则计划运用固有资金合计6500万元投资旗下权益类公募基金。兴证全球基金也发布公告称,将自2025年4月8日起陆续运用固有资金自购旗下权益类公募基金,自购金额合计不少于6000万元,并承诺持有期限不低于一年。鹏扬基金则宣布自购3000万元主动权益偏股基金,并给出了具体的自购安排。

基金公司的自购行为,更多是配合新基金的发行,以及传递积极信号。对于重点产品,基金公司会通过自购来展示信心。此外,在存量产品的自购方面,也值得关注。去年“9.24”行情前后,多家基金公司也有出手。比如易方达在9月24日申购了多只基金份额。

不过,并非所有产品的自购都发生在大涨之前。有些产品的自购是在大涨之后进行的。这显示了基金公司在自购策略上的灵活性。

值得注意的是,即使在同一时间,出于资金需求以及市场判断等方面的考虑,基金公司还可能同时出现申购和赎回的动作。例如,汇添富基金在2024年10月就同时进行了申购和赎回操作。

(文章来源: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