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基金费率改革后业绩分化,基金公司降本增效成关键
AI导读:
公募基金费率改革后,权益类、固收类等管理费下调,基金公司业绩分化加剧。头部基金公司领跑,中小基金公司承压但也有大幅增长。基金公司采取多重手段降本增效,优化业务结构,发力专户业务。业绩分化与差异化重构竞争力成为行业关键词。
自2023年公募基金启动费率改革以来,权益类、固收类、QDII等产品管理费普遍下调,基金公司收入空间被压缩,叠加市场震荡,基金公司业绩进一步分化。近期披露的2024年年报显示,多家基金公司营收情况出炉,整体呈现“头部领跑,中小承压”趋势,但也有中小基金公司业绩大幅增长。
“降本增效”成为公募行业近年关键词。基金公司采取多重手段应对降费和市场冲击,包括优化业务结构、发力专户业务、提升资金效率、压缩非必要成本等。
业绩分化加剧
Wind数据显示,截至4月5日,超40家公募基金上市公司股东披露2024年年报。头部机构如易方达基金、南方基金、华夏基金和工银瑞信基金净利润均超20亿元。中小基金公司受权益市场波动和降费影响,多家净利润大幅下滑,如光大保德信基金、信达澳亚基金、东方证券资管降幅超30%。但中金基金、中信建投基金、华泰柏瑞基金等净利润大幅增长。
业内人士认为,这些基金公司净利润逆势增长得益于战略布局和业务优化。例如,中金基金将REITs打造成业务亮点,推出多只匹配市场需求的产品。中信建投基金重点发力专户业务,公募业务结构优化对冲费率压力。华泰柏瑞基金优化产品设计和投资策略,指数类基金规模增长明显。
差异化重构竞争力
费率改革深化、市场竞争加剧背景下,基金公司普遍推进“降本增效”。中信建投基金强调“降本增效”文化建设,以科技赋能、资源整合和战略聚焦为核心,通过数字化转型重构运营流程,压缩非必要成本,强化供应商管理,优化人力成本。同时,扩大低波动产品规模,通过REITs等创新产品抢占细分赛道。依托AI和大数据构建量化模型,优化资产配置和风险预警能力。
基金公司还减少高成本代销渠道依赖,通过定制化服务增强机构客户黏性,深化与母公司经纪业务协同,探索“投顾+产品”生态。
(文章来源:中国证券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