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永赢基金首席权益投资官高楠,用一套“成长股挖掘”与“波动率捕捉”的复合策略,给出了如何在A股市场实现长期稳健收益的答案。他深度解析了投资哲学与实战策略,包括自下而上选股、捕捉两类机会、控制回撤的秘诀等。同时,他还展望了A股市场行情,认为科技股具备上行基础。此外,他还分享了“固收+”产品的选股方法与超额收益创造。

A股市场十余年的宽幅震荡中,如何穿越周期、实现长期稳健收益?永赢基金首席权益投资官高楠,用一套“成长股挖掘”与“波动率捕捉”的复合策略,给出了答案。面对当前市场低利率环境与结构性分化特征,他如何构建“全天候”型投资框架?如何与固收团队协同,打造“固收+”产品的超额收益?近日,高楠在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深度解析了其投资哲学与实战策略。

自下而上选股为核心 捕捉两类机会

在A股“宽幅震荡为主,趋势行情短暂”的市场环境中,高楠的投资框架始终围绕两类机会:一是挖掘尚未长大的成长型企业,伴随企业成长;二是捕捉波动率资产的均值回归机会。这两类策略看似不同,却构成了他在不同市场环境中的收益“双引擎”。

高楠指出,市场中真正具备长期成长逻辑的公司并不多,更多机会藏在市场情绪的起伏中。他早年以自下而上选股见长,擅长从消费、科技、周期等行业中挖掘业绩持续增长的标的。例如,2018年重仓某半导体设备龙头,最终该股成长为千亿市值白马股。近年来,市场生态变化,他开始加大第二类策略的权重,在调整充分的行业中寻找均值回归机会。

这两类策略的底层逻辑不同:前者依赖“胜率思维”,锁定未来增长;后者侧重“赔率思维”,争取波段收益。高楠将二者融合,实现“攻守转换”:宏观压力大时,提升波动率资产配置;产业趋势明朗时,回归成长股。

控制回撤的秘诀在于策略组合。高楠通过行业“水温评估”预判风险,系统性风险临近时降低仓位;结构性机会涌现时,精选个股积累阿尔法。

A股或迎指数性行情 科技股具备上行基础

对于当前市场,高楠认为仍处于捕捉结构性行情的时期,大的投资主线可能围绕人工智能与科技展开。年初科技股爆发,国产AI大模型突破,产业链由“海外映射”转向真实需求驱动。他预计,若市场回调,科技股仍具上行基础。

高楠还看到传统行业供需格局逆转的可能,认为市场可能从结构性机会转向指数性行情。但潜在风险不容忽视,他采取“底线思维”,紧密跟踪高频数据预判风险。

对于港股,高楠策略审慎,认为港股投资需回归企业价值,聚焦存在预期差的企业。

股债协同创造超额收益

高楠参与管理的二级债基——永赢稳健增强,在选股上与传统偏股基金无本质差异,但在风险承担和操作细节上存在区别。“固收+”产品更强调绝对收益属性,需严格控制回撤。对“便宜”的定义也需结合市场环境判断。

固收端方面,基金经理余国豪表示,以中高等级信用债为底仓,通过票息策略积累收益,严格控制久期。股债协同是超额收益的关键,高楠与余国豪每周召开投研会议,讨论机会与风险。

高楠总结称,“固收+”产品本质是通过资产配置,将波动转化为收益。这类产品为投资者提供了“理财替代”选项,成为连接稳健与进取的桥梁。未来,能否在股债两端持续创造阿尔法,将成为资管机构的核心竞争力。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