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近期,多家基金公司旗下产品宣布变更业绩比较基准,以更体现产品风格的行业指数为基准,定位更加精准。此举旨在贴合基金经理策略,改善基金和业绩基准不匹配情况,也是提前应对公募基金改革方案和《公募基金业绩比较基准指引》出台。同时,基金经理薪酬与业绩基准挂钩的规定也将对行业产生深远影响。

【导读】近期,众多基金产品纷纷宣布降低基准,或提前布局应对行业变革。

中国基金报记者方丽陆慧婧报道,公募基金的业绩比较基准,这一衡量投资表现的标尺,基金经理能力的“试金石”,正悄然发生变化。自3月中旬以来,广发、天弘、建信、汇添富、东方红资管、方正富邦、中信保诚等多家基金公司旗下产品宣布变更业绩基准。截至3月25日,今年以来变更业绩比较基准的基金数量已达82只。

在权益类产品中,多家基金公司选择以更能体现产品风格的行业指数为业绩比较基准,如中证红利指数、中证TMT产业主题指数等,替代以往的沪深300指数等宽基指数,定位更加精准。例如,广发稳健策略混合基金将业绩比较基准变更为中证红利指数收益率为主,而建信信息产业股票基金则选择中证TMT产业主题指数收益率作为新的基准。

业内人士指出,这一变更旨在使基准与基金经理策略更加贴合,改善基金和业绩基准不匹配的情况。同时,也可能是对公募基金改革方案渐行渐近以及《公募基金业绩比较基准指引》即将出台的提前应对。未来,业绩比较基准将成为衡量基金超额收益的关键指标,也是评价投资是否出现风格偏移的参考。

此外,多家基金公司密集修改业绩比较基准的背后,也反映出行业对公募基金薪酬改革的关注。有传言称,改革方案或将基金经理薪酬与业绩比较基准挂钩,对低于基准10%或负收益的产品,基金经理薪酬将下降50%。这一规定或将对基金经理薪酬产生深远影响,推动行业向以长期业绩为驱动、重视投资者回报的新模式转变。

公募基金业绩比较基准的变更,不仅体现了基金公司对投资策略和布局方向的优化,也预示着行业正迈向更加规范、高质量发展的道路。投资者在选择基金时,应更加关注业绩比较基准,以更准确地了解基金产品的策略定位和未来运作情况。

(注:文中图表及数据来源为恒生聚源、晨星(中国)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