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合资理财公司经历市场波动后,通过调整产品和渠道策略,规模重回千亿大关。未来将在多资产、全球化配置与做大规模之间寻求平衡。渠道扩张面临天然劣势,但已开始尝试股东银行以外渠道。

  合资理财公司的理财规模终于重回千亿大关。

  五年前,合资理财公司凭借海外资管巨头股东的加持,在理财行业中崭露头角,成为“鲶鱼”般的存在。从零起步,它们在两年内迅速扩张,规模逼近千亿元。然而,市场波动在2022年下半年给这些“资管新兵”带来了严峻挑战,规模遭遇腰斩。

  近期,多家理财子公司披露了2024年业绩报告。记者发现,合资理财公司在调整产品和渠道策略后,收获了正向反馈。综合贝莱德建信理财、汇华理财、法巴农银理财三家已披露数据的合资理财公司规模,目前总存续规模为727.19亿元。加上暂未披露的高盛工银理财和施罗德交银理财,行业规模预计已超千亿。

  展望未来,合资理财公司将在“通过多资产、全球化配置提升产品收益”与“做大规模提升盈利能力”之间寻求平衡。

  开局之战

  合资理财公司开局时,有的专注于固收,有的投身权益,朝着相反方向迈出第一步。汇华理财成为最耀眼的新星,规模增长迅速,从2020年底的2.19亿元跃升至2022年中的808.92亿元高峰。

  从首发产品也可窥见一斑。2020年,汇华理财推出首只公募理财产品“汇嘉封闭式固定收益类理财”。2021年,贝莱德建信理财发布“贝盈A股新机遇权益类理财产品”,R5级风险,创下当时理财公司发行的权益类产品最大规模。

  首次冲击

  不同的产品策略为后续规模变动埋下伏笔。2022年末至2023年初,债市负反馈导致银行理财收益受冲击,以固收产品为主的理财子规模开始收缩。汇华理财规模从800多亿巅峰下滑至2024年底的159.49亿元。贝莱德建信理财增速也从2023年下半年开始放缓。

  成立较晚的高盛工银理财和法巴农银理财则后来者居上,增势迅猛。法巴农银理财已成为已披露数据中的最大规模,为295.60亿元。

  灵活转身

  “想有特色也要先吃饱饭”,一位理财行业老将坦言。合资理财子规模较小,转向成本更低。贝莱德建信引进固收老将王登峰,丰富产品线,包括现金类、固收类、多资产类等。汇华理财推出新一代产品体系“全球领航”,注重全球化、多资产配置。施罗德交银产品体系也较完善。

  渠道挑战

  与中资理财相比,合资理财在渠道扩张上面临天然劣势。中资理财子得到更多母行支持,获得优质资产提高收益。而合资理财在收益竞争中处于劣势,缺乏铺设更大渠道的动力。同时,出于人力成本考量,合资理财员工人数较少,铺设渠道成本高。

  不过,合资理财也开始尝试股东银行以外的渠道,如贝莱德建信理财增加中行渠道,汇华理财与百信银行、九江银行等建立代销合作关系。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