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信达澳亚基金宣布批量调整旗下8只基金简称,更名为“主题指数+基金”形式,旨在提升产品辨识度。通过HAI量化策略,实现收益多元化和风险控制优化,打破指数产品同质化竞争。

  财联社2月21日讯(记者闫军)被动投资的范式正逐步拓展,ETF已不再是唯一选择,基金公司正围绕指数探索新的投资路径。

  2月21日,信达澳亚基金宣布,即日起对旗下8只基金简称进行变更,将主题类型混合基金名称更改为“主题指数+基金”形式,例如信澳国企智选混合更名为“国企指数+混合信澳”、信澳核心智选混合更名为“沪深300指数+混合信澳”。这一变革旨在使基金简称更加直观反映产品特征。

  新名称结构清晰,由“行业或主题”、“指数+”及“基金类型与公司名称”三部分组成,便于投资者快速理解产品信息。尽管变更后的基金简称凸显了指数增强属性,但并不等同于当前的指增产品。

  信达澳亚表示,此次更名是公司“指数+”品牌的推出,标志着指数投资从“被动投资”向“主动护航”的进化。该策略旨在打破指数产品同质化竞争,既保留指数投资的清晰脉络,又赋予基金经理动态优化工具箱,实现投资策略的跃迁。

  通过更名使产品定位更明确、投资者更易于识别投资标的,已成为基金公司的趋势之一。此前,易方达已更名25只ETF名称,加入公司名称后缀,汇添富、广发等多家公司也曾有过类似更名行动。

  信达澳亚8只产品更名“指数+”

  信达澳亚公告称,为使基金简称更贴合产品特性,自21日起,旗下8只产品名称将统一变更为主题行业类型、指数+以及公司名称的组合形式。

  具体而言,包括信澳国企智选混合变更为“国企指数+混合信澳”、信澳国企红利智选混合变更为“红利指数+混合信澳”、信澳星煜智选混合变更为“中证2000指数+混合信澳”等。

  “指数+”策略下,信澳基金对所跟踪的指数不做成分股权重限制,旨在控制相对基准跟踪误差的同时,从更广泛的股票池中精选个股,以提高获取超额收益的概率。

  与传统指数增强基金不同,“指数+”产品仓位可在60%-95%间自由调整,管理人在风险预算内可运用行业轮动、宏观择时等策略。

  在收益来源上,传统ETF产品依赖纯Beta收益,指数增强基金增加了选股Alpha收益,而“指数+”产品则在此基础上增加了择时Y收益,实现收益多元化。

  在风险控制方面,传统ETF产品市场风险完全暴露,指数增强产品可实现部分风险敞口对冲,“指数+”产品则能在必要时进行更灵活的仓位管理,优化风险收益比。

  HAI量化策略助力“指数+”产品

  “指数+”产品打破了传统指数和指数增强基金的仓位及指数成分股投资限制,从更广泛的股票池中精选个股,有效分配风险预算,从更多方向获取超额收益。信达澳亚基金量化团队负责投资管理,运用HAI量化策略为不同“指数+”产品服务。

  “HAI”量化策略结合HI(主动投资分析模型及研究经验)和AI(人工智能算法及大数据覆盖),从资产定价目标出发,将主动研究的投资逻辑和思考框架转化为数据和计算机语言进行建模和验证,追求投资逻辑的机器表达。

  信达澳亚基金量化投资部总监林景艺介绍,该策略将所有主动投资经验转化为不同的因子和策略,由程序自动运行,基金经理根据产品风险收益目标搭配相应策略,发挥多元化投资策略优势。

  此外,信澳星瑞智选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即将首发,作为全市场首只对标中证A500的“指数+”产品,该基金将紧密跟踪中证A500指数,采用信澳HAI量化策略,运用多策略搭配,提升投资决策的科学性与准确性。

  被动投资产品更名潮

  面对上万只基金产品,如何在同质化竞争中脱颖而出?基金公司在基金名称上做起文章。

  以易方达为例,2月18日调整了8只ETF的简称,此前已率先大批量调整了旗下17只ETF的简称。此次修改规则与此前一致,按照“标的指数+ETF+管理人名称”调整,使简称更清晰简明,提升投资者筛选和决策效率。

  对于中小基金公司而言,在被动投资领域寻求突破,另辟蹊径更为重要。信达澳亚引入量化策略,推出“指数+”品牌,正是其在指数产品上突围的方式之一。

(文章来源:财联社)

(原标题:基金公司更名潮涌,信达澳亚批量调整产品名称,打造直观新形象)

(责任编辑: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