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创投新动向:量减质升,专业化精细化发展
AI导读:
苏州创投行业在2024年呈现量减质升特征,投资金额上升。2025年本土创投呈现大基金引领、产投融合深化、专业化精细化发展态势。苏州市基金业联合会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推动行业发展。
在长三角经济版图中,苏州以雄厚的产业基础和活跃的创新动能占据重要地位,也成为创新与产业、产业与资本结合最好的城市之一,逐步形成了特色鲜明的股权投资“苏州模式”。苏州市基金业联合会(原名苏州股权投资基金协会)成立14年来,已发展成为整合政府、资本、产业资源的关键纽带。
苏州市基金业联合会秘书长吴迪近日在接受证券时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协会立足苏州产业根基,致力于构建具有鲜明特色的创投服务体系,在推动行业发展、深化会员服务、强化监管协作、促进基企政对接等方面做出更多成果,不断提升苏州市基金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数据显示,2024年苏州市投资案例数为784例,相较2023年829例下降5.4%,投资金额366.87亿元,相较2023年339.49亿元上升8.1%,虽然苏州创投行业在项目数量上有所下降,但投资金额有所上升,总体呈现量减质升特征。
“我们的投资趋势与产业政策高度同频。”吴迪指出,2025年苏州本土创投呈现三个显著特征:
首先是大基金发挥引领作用,吸引更多的长期资本和耐心资本在苏州集聚,构建规模更大的基金矩阵。在政府引导基金方面,先进制造、生物医药领域已有百亿母基金设立,低空经济、机器人等领域均完成20亿元—40亿元母基金设立,以重点产业发展为导向的100亿元直投基金和面向人才引进的100亿元母基金也于近期发布。
其次是“产投融合”深化,在市场化基金方面,苏州本土产业完整度居全国前列,创新创业氛围浓厚,在先进制造、半导体与集成电路、生物医药、医疗器械、低空经济、新材料、航空航天等多个方向均有专业的投资机构持续关注和投资,近年来产业龙头作为市场化投资的新生力量正在各自的产业领域发挥越来越显著的投资引领作用,苏州的上市公司群体在创业孵化和创业投资中均发挥了重要作用。
2024年年末,苏州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超过2.43万家,位列全国第一。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74万家,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607家,均为全国第四。2024年年末,苏州共有A股上市公司219家,保持全国第五;境内外上市公司267家,其中科创板55家,全国第三,北交所12家,全国第二。
最后是创投市场将呈现专业化、精细化的发展态势。2025年以来,苏州创投行业活跃度相对有所提升,行业情绪逐步回暖,更专业更聚焦的政府引导基金纷纷落地,本土民营企业家对创业投资的关注度显著提高,民营管理人募资效率有所提高。苏州创业投资对专业化、产业化的要求进一步提高,更加注重项目的商业逻辑和投后管理。
苏州市基金业联合会依托苏州深厚的产业资源和丰富的创投生态,始终致力于为苏州地方的创投行业和产业发展做好基础建设工作,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当问及苏州市基金业联合会的工作方法论时,吴迪总结为长期持续致力于做好三件事:一是党委和政府关注的事;二是创新企业关心的事;三是会员机构关切的事。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