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自2019年首家理财公司开业以来,理财公司历经近六年发展,现已增至32家。固收类产品持续占据主导,市场行情回暖有望推动存续规模再创新高。客户需求多元化促使理财公司积极变革,探索权益投资与多元配置。2025年,理财公司将有哪些新策略,为投资者带来哪些惊喜?

自2019年6月首家理财公司开业以来,理财公司历经近六年的发展,经历了初创期的蓬勃与“破净潮”“赎回潮”的挑战。如今,随着浙银理财的加入,32家理财公司齐聚市场,固收类产品持续占据主导,市场行情回暖有望推动存续规模再创新高。客户需求的多元化促使理财公司积极变革,探索权益投资与多元配置,2025年理财公司又有哪些新策略?将为投资者带来哪些新惊喜?

理财公司增至32家

筹备多时的浙银理财于2月18日正式宣布开业,并与8家代销机构达成合作意向。至此,银行理财公司已开业数量增至32家,其中12家股份制银行理财公司全部到位。浙银理财作为后来者,早在2020年即开始筹备,2024年获准筹建,2025年正式开业。

浙银理财注册资本为20亿元,业务范围涵盖公开发行理财产品、管理受托投资者财产等。其推出的“琮”系列六大产品体系,涵盖活钱类、固收类、混合类等多类型产品,以适应投资者不同需求。

随着浙银理财开业,理财公司格局进一步清晰:国有大行理财公司6家、股份制银行理财公司12家、城商行理财公司8家、农商行理财公司1家、中外合资理财公司5家。

分析师指出,各理财公司普遍形成固收类为重点,向多资产多策略扩展的产品体系。未来将在巩固渠道基础上,拓展新渠道,提升服务能力和效率。

固收主导,规模有望攀升

自2022年起,理财产品进入全面净值化阶段,受股市与债市波动影响,理财产品遭遇挑战。但2024年市场环境改善,银行理财市场平稳修复。多家理财公司发布报告,显示存续规模增长。截至2024年末,银行理财市场存续规模达29.95万亿元,同比增长11.75%。

2025年初,存续规模已达30.34万亿元。市场预测,2025年银行理财产品存续规模或达33万亿元。固收类产品凭借低风险属性,成为投资者避风港,占据市场核心地位。

研究员指出,理财公司新发产品数量上升,产品结构向低风险、短期限的固收类产品靠拢。随着定存资金到期和代销渠道扩展,银行理财规模有望实现增长。

权益投资与多元配置

固收类产品虽为主打,但客户需求多元化趋势明显。理财公司开始增加权益类资产配置,拓展混合类与权益类产品线。2025年或成为“固收+”产品蓬勃发展的一年,债市投资机会仍存,但基础收益下行。理财公司需加强权益投资能力建设,把握市场机会。

经济回升与科技创新为权益投资带来机遇。权益市场预计慢牛延续,结构性机会丰富。招银理财提到多元配置重要性,境外资产、黄金等具有中长期配置价值。

分析师认为,随着监管引导理财资金入市,理财产品可能提升权益类资产配置比重。

(文章来源:北京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