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债券ETF规模突破2000亿元,投资品种不断丰富,为投资者提供更多选择。尽管大部分投资者对债券ETF了解不多,但其已成为市场重要投资工具。收益率稳健,未来规模有望超过股票ETF。

被众多专家推崇的股票ETF,经过市场的考验后,赢得了越来越多中小投资者的喜爱。目前,除了北交所尚未推出ETF产品,其他交易所围绕主板、创业板科创板的宽基、窄基ETF种类繁多,深受投资者追捧。这是行业生态的重大变革,预示着一种新的趋势。

然而,对于债券ETF,大多数投资者仍了解不多。但这并未阻碍债券ETF的“默默成长”。数据显示,截至今年2月7日,全市场债券型ETF规模已突破2000亿元。从首个千亿大关到第二个千亿大关,用时大幅缩短。这一增速背后的原因,值得我们深入探究。

仔细分析债券ETF,其规模快速增长的同时,投资品种也在不断丰富与“上新”,为投资者提供了更多选择。以往债券ETF主要投资于国债、政策性金融债等,今年1月,首批8只基准做市信用债ETF全部发行完成,填补了债券指数基金的空白。这一举措进一步丰富了场内债券ETF产品线,为中低风险偏好投资者提供了更多差异化场内投资工具,也有助于提升交易所债券市场流动性。

具体而言,目前全市场共有富国政金债券ETF、博时可转债ETF、海富通短融ETF、海富通城投债ETF、平安公司债ETF等5只债券型ETF规模突破100亿元。其中,富国政金债券ETF的规模已超过400亿元。同时,场外债券指数基金市场也在高速发展。由于各大银行自营资金目前多因“技术原因”无法直接认购场内债券ETF,场外普通指数基金或相关债券ETF联接基金成为重要选择。

投资者最关心的收益率方面,以某只30年国债ETF为例,其2024年全年收益达22.42%,但波动也较大。排除这种特例,短期债券ETF和信用债ETF表现相对稳健,2024年全年收益率多在2%~8%之间。虽然这一收益率在跨市场投资者看来并不高,但已经足以让市面上一般的银行理财产品或大额存单相形见绌。债券ETF以年度或半年度为投资期限,不追求“极致”操作,因此收益比较稳健。

债基的底层逻辑是债权,只要不出现违约风险,就是收益多少的问题。这与股票ETF的持有体验大不相同。债基的这一特质对追求稳健增长的家庭比较友好。长远来看,债券ETF加上场外指数债基规模超过股票ETF加上场外指数股基规模,或许只是时间问题。

截至目前,“债牛”行情仍在延续,国债期货屡创新高。在当前基本面预期下,虽然收益率大概率仍将保持低位运行,但利率债供给冲击和货币政策空间收敛也限制了利率下行的空间。因此,普通投资者对债券ETF今年的收益率期望过高并不明智。然而,机构投资者通过精选债券ETF产品、控制组合久期和杠杆、进行波段操作来提升收益率,或许是更优的选择。

本版专栏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