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近一年来,多家银行密集上调代销公募基金的风险等级,强化投资者保护。建设银行近一年四次上调代销基金风险等级,涉及多款产品。业内认为,此举响应监管部门投资者风险适当性原则,适时降温、提示风险,保护中小投资者权益。

银行代销公募基金业务正发生重大调整。示例图片2月10日,建设银行在官网发文称,近期已调整21款代销公募基金产品风险等级。而这已经是该行近一年来,第四次上调代销基金产品的风险等级,上调理由均为“切实履行适当性义务”。

近一年间,邮储银行、民生银行、宁波银行等多家机构也曾先后公告宣布调整部分旗下代销公募基金的风险评级,主要涉及中风险及中高风险产品。对此,业内认为,2025年内还会有更多银行跟进。

建设银行再次出手上调公募基金风险等级

新一轮代销公募基金风险等级调整或将开启。

2月10日,建设银行在官网发布《公告》,宣布近期已调整部分代销公募基金产品风险等级,涉及富国鑫旺稳健养老目标一年持有期混合型基金中基金(FOF)等多款产品。

其中,5款产品风险等级从“R2—中低风险”调整至“R3—中风险”,16款产品风险等级是从“R3—中风险”调整至“R4—中高风险”。建设银行表示,是为履行适当性义务,保护投资者权益。

实际上,建设银行2024年已三次上调代销基金风险等级,共计涉及产品60只。一名建设银行网点工作人员此前表示,调整代销基金产品风险等级是遵循评定的孰高原则。

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表示,随着市场环境变化,基金的风险特性可能会发生变化。银行通过重新评估,可以确保提供给投资者的信息更加准确。

管控风险为本质

金融市场波动较大,市场对基金产品或者服务的风险评价认定趋严,有利于保护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

一家股份行的理财经理提到,近两年资本市场波动,基金表现欠佳,相关投诉量增加。除了建设银行外,民生银行、邮储银行、中信银行等多家银行也均在2024年对代销的基金产品风险等级进行过调整。

某券商银行业分析师表示,各大银行相继上调公募基金的风险等级,和近年来监管部门多次强调的投资者风险适当性原则有关。而近期股市走牛,一些银行此时调整基金风险等级,也有适时降温、进一步提示风险的意味。

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方面曾提出,建议基金公司和基金销售机构达成共识,普遍、整体地把适当性风险等级提高。

此外,多家银行也正在收紧公募产品的超风险评级销售,增加风险提示等。

多地监管部门已发布“适当性”投资的风险提示,提醒投资者认真了解和阅读相关产品的文件和风险揭示书。

江瀚表示,通过限制投资者购买超出其风险评级的公募基金,银行可以有效地降低投资者面临的风险水平。

目前,银行仍是基金代销的主力军,业内人士认为,银行应在合规代销的基础上,持续提升基金代销能力。

(文章来源:华夏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