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2024年前11月,基金发行市场面临挑战,中信保诚上证科创板100指数增强基金等13只基金发行失败,其中主动权益基金占比近半,市场环境和投资者信心等因素影响基金募资规模。

2024年前11月,基金发行市场遭遇挑战,失败数量已超越去年同期水平。11月30日,中信保诚基金发布公告,旗下中信保诚上证科创板100指数增强基金未能满足备案条件,募集失败。

基金备案需满足募集金额不低于2亿元和有效持有人户数不低于200人两个条件。而募集金额达标相对较难,成为多数基金发行失败的主因。中信保诚上证科创板100指数增强基金作为增强指数型基金,由黄稚拟任基金经理,募集期为2024年9月30日至11月29日。

今年4月,业内首批场外科创100指增产品获批,包括中信保诚、浦银安盛、永赢、万家基金的产品。但截至目前,仅中信保诚的产品发行失败,其余三只产品虽已成立,但总回报均未跑赢同期业绩比较基准。

截至11月30日,年内发行失败的基金已扩容至13只,包括偏股混合型基金、混合型FOF基金以及被动指数型基金等。其中,主动权益基金占比近半,显示出发行市场的严峻形势。

公募业内人士指出,指数型基金虽备受关注,但小众、冷门指数解释成本偏高,投资者接受度有限。而科创板100指数相关的宽基指数型基金募集失利较为罕见。影响基金募资规模的因素众多,当前走势、未来预期、产品策略等为核心要素,基金管理人、历史业绩、发行渠道、产品费率、投资者信心等亦有影响。

部分产品因前期准备时间长,市场环境变化导致发行时机不佳,但仍需发行以避免批文过期。业内认为,基金发行市场的极端冷热均非常态,爆款追高和发行冰点均预示市场变化。

(文章来源: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