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鲨智能完成两轮融资,加速消费级外骨骼机器人量产
AI导读:
傲鲨智能宣布完成两轮融资,资金将用于推动消费级外骨骼机器人量产及AI技术融合。公司已实现盈亏平衡,并保持高增长。外骨骼机器人市场正受到广泛关注,预计将迎来高速增长期。
《科创板日报》5月8日讯(记者黄心怡)外骨骼机器人技术平台公司傲鲨智能今日宣布连续完成两轮融资,由彬复资本领投,老股东国仪资本加码跟投。此次融资将进一步推动傲鲨智能“消费级外骨骼机器人”产品的量产,并加速外骨骼硬件及AI技术的融合。
自2018年成立以来,傲鲨智能已累计完成5轮融资,吸引了明势资本、险峰长青、九合创投、英诺天使等机构。新一轮资金将主要用于消费级外骨骼机器人的规模化生产,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傲鲨智能创始人徐振华透露,公司已实现盈亏平衡,并保持40%-50%的年增长率。
科幻电影《流浪地球2》中的外骨骼机器人即由傲鲨智能提供。随着消费级外骨骼机器人市场的逐步成熟,傲鲨智能计划在户外、养老等领域进行探索。目前,其产品已在汽车制造、航空地服、矿山、物流等工业场景落地。
▍外骨骼机器人开启消费级元年
外骨骼机器人正受到资本市场的广泛关注。据国际研究机构ABI预测,2025年至2028年将是外骨骼机器人产业的高速增长期,预计3年CAGR达47.7%,2028年全球市场规模将达58亿美元。方正证券指出,随着外骨骼机器人在医疗、工业、养老等领域的应用需求增加,商业化进程将加快。
傲鲨智能的外骨骼产品线覆盖上肢、腰部、下肢等,预计今年将发布第一款消费级外骨骼机器人,单价降至万元以内。五一期间,福建武夷山、贵州梵净山等多个景区已引入傲鲨智能的外骨骼机器人,为游客提供登山辅助。
徐振华表示,外骨骼机器人在工业领域的需求已在海外得到验证,而消费级市场的需求正在持续上升。经过前几年的技术迭代,业内对于产品的设计、稳定度等方面已有明确路径。
业内分析认为,随着银发市场需求的增加和技术升级,外骨骼机器人有望在助老康养市场迎来发展机遇。傲鲨智能正将工业领域成熟的技术应用于消费级产品,实现更小型化、轻量化。
▍技术难点仍需突破
尽管2025年被视为外骨骼机器人产业的“破局”之年,但行业仍面临研发成本高、市场普及度低等挑战。重量是影响外骨骼量产的关键因素,傲鲨智能正通过优化结构和采用新材料来控制重量。
徐振华指出,传统机器人的驱动方式有待进一步轻量化。未来,外骨骼可能更偏向于衣物形式,通过电池收缩效应实现轻巧设计。在软件层面,傲鲨智能已搭载AI大模型训练能力,并计划推出融合神经信号识别的下一代产品。
傲鲨智能的最新产品已具备AI训练能力,并开启脑机接口预研,旨在提升人机协同精准度。徐振华相信,未来五年,外骨骼将成为人类能力的自然延伸。
(文章来源:科创板日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