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近日,兴银理财、民生理财、华夏理财等多家理财公司下调理财产品业绩比较基准,降幅超100BP。随着底层资产债券收益率持续下降和同业存款自律机制推进,理财产品收益率或持续下行。业内人士认为,2025年理财收益中枢或继续承压。

近日,兴银理财、民生理财、华夏理财及多家理财公司纷纷下调理财产品业绩比较基准,部分降幅甚至超过100BP。这一趋势与底层资产中债券收益率的持续下滑,以及同业存款自律机制的推进密切相关,预示着理财产品的收益率或将持续下行。

多家银行理财公司调整业绩基准

近期,继银行存款利率下调后,理财市场也迎来一波调整。2月25日,华夏理财发布公告,宣布自2025年3月8日起,其“龙盈固定收益类G款36号半年定开净值型理财产品”的业绩比较基准将调整为年化收益率1.60%至1.90%,较之前下调65BP至75BP。此前一天,招银理财也发布了类似公告,某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的业绩比较基准下调65BP至115BP。

自2月以来,包括民生理财、杭银理财、中邮理财、兴银理财在内的多家理财公司均下调了理财产品业绩比较基准,部分产品基准已跌至“1字头”。同时,新发理财产品也面临同样情况,多只“预售”状态下的新发理财产品业绩比较基准下限跌破2%。

下行趋势或将延续

理财公司相继下调产品业绩比较基准,虽不代表投资者收益必然下降,但反映了理财公司对未来市场收益预期的调整。业绩比较基准是银行或理财公司设定的收益参考目标,用于预估产品投资收益区间,不构成收益承诺。近年来,受债市收益率水平降低影响,理财收益率持续下行。截至2024年12月,理财产品平均收益率为2.65%,较年初下行29BP。

对于2025年理财产品的业绩表现,多数业内人士持悲观态度,认为收益将继续下滑。随着底层资产债券收益率的持续下降和同业存款自律机制的推进,理财产品收益率或出现趋势性下滑。同时,高收益资产的陆续到期将进一步加大收益率下行压力。光大证券金融行业首席分析师王一峰表示,考虑到2025年理财收益中枢或继续承压,理财公司适时降低业绩比较基准,有助于调整投资者收益预期。

(文章来源:中国基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