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市调整中信用债表现强劲,投资者布局策略揭秘
AI导读:
新华财经上海报道,近期债市虽受“股债跷跷板”影响情绪偏弱,但信用债表现强于利率债。分析指出,短期信用债收益率反弹小,9月或有多因素支撑。机构可把握票息资产,博取资本利得。需求端银行理财、保险等配置盘支撑明显,择券布局可关注短端。
新华财经上海9月3日电(记者杨溢仁)尽管受“股债跷跷板”影响,近期债市情绪依旧偏弱,但记者观察发现,目前信用债的表现整体强于利率债,这为债券投资者提供了新的配置思路。
分析人士指出,纵观7月以来的债市调整,短期信用债、低等级信用债收益率的反弹幅度明显更小。考虑到9月不乏偏多因素支撑,则对于信用债,各机构仍可把握票息资产,阶段性博取资本利得,实现稳健收益。
信用债表现相对占优
刚刚过去的8月,信用债结构性“跑赢”利率债,信用利差未曾大幅上行。分析其原因,首先,“经济基本面仍不算强。”财通证券研究所首席经济学家孙彬彬指出,“尤以8月的PMI数据来看,制造业PMI为49.4,整体仍处于荣枯线以下。”
其次,“股债跷跷板”效应有所弱化。现阶段,股市“走牛”对债市虽仍有影响,可市场形成的“负反馈”明显有所弱化。再者,来自资金面的支撑作用不容小觑。
“就目前来看,资金面大概率将维持稳定状态。”一位机构交易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关于‘落实落细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和金融市场运行情况,把握好政策实施力度和节奏’的表述,说明政策的主基调仍是‘呵护’。再者,观察二季度的基本面数据,不难发现,当前市场情况确实也不支持资金利率大幅上行。”
“从中长期来看,债市仍具备胜率。”前述交易员补充表示,“9月,市场中关于美联储降息的预期有所升温,而国内方面,三季度末至四季度初,随着高层对经济的新一轮审视,不排除其为明年经济开好局而做出进一步降息决定的可能。若新一轮宽松预期形成,那么债市利率当前的阻力位可能被顺畅突破,进而带来更多的交易机会,信用债市场或迎来新机遇。
需求端仍有利好支撑
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9月2日收盘,银行间信用债市场收益率波动下探。举例来看,中债中短期票据收益率曲线(AAA)3M期限下行1BP至1.59%,3年期收益率稳定在1.92%附近,5年期收益率行至2.05%一线。
那么,谁在支撑信用二级买盘?根据记者观察,银行理财仍是8月信用债的主力买盘,而保险等配置盘亦贡献了重要的边际增量。不仅如此,公募基金的增持力度虽相对有所减弱,但在信用债ETF放量的背景下,公募基金对交易所信用债的配置需求却有所提升。
来自天风证券研究所的数据显示,8月,银行理财和其他产品合计于二级市场净买入信用债约1800亿元,是当月信用债的主要二级买入力量。其中,理财直接或通过信托等产品买入短融、中短票、企业债等普通信用债的体量均在600亿元左右;理财直接买入商金债、二永债、PPN等产品的绝对量也超过了400亿元。
再看到保险等配置盘方面,伴随着债市震荡回调,部分信用品种的票息价值有所显现,保险等配置盘对信用债的二级买入力度也出现了明显提升。其中,8月单月,保险净买入信用债规模合计达562亿元,增持力度仅次于银行理财、其他产品。
不仅如此,保险机构除显著增持普通信用债外(包括增持5年期以上超长端普通信用债),其对商金债、二永债、PPN等券种的增持力度亦相对明显。
择券布局可关注短端
据券商统计,2025年8月,2.5年期以内的信用债品种均录得正向回报,而3年期及以上信用债多录得负收益,亏损幅度随着期限的拉长而加深,尤其是中高等级票息补偿相对更弱的信用品种。显然,身处于震荡回调的市场中,短端券种的防守性相对更强。
展望9月,信用债市场如何布局?“个人建议关注城投债,尤其是短久期高票息品种,仍然可以继续参与。”前述交易员表示,“建议关注豫航空港、西安高新、珠海华发等2年期左右的债券。”
“当前时点,我们对于后续债市仍持相对谨慎的态度,但出现大幅超调和赎回负反馈的概率料相对较低。”天风证券研究所固收首席分析师谭逸鸣则表示,“在此情景下,票息策略应该是较好的一种选择,久期和流动性压力应尽量避免较大程度暴露在信用品种上。”
具体到投资策略方面,首先,可以着重考虑精选调整后的中短端票息资产,建议重点梳理剩余期限在0.1年至2.0年、估值区间在1.95%至2.51%区间、主体评级在AA+及以上等级、隐含评级在AA(2)及以上等级的央国企信用票息分布。
其次,3年至5年的骑乘增厚收益同样可重点考虑。目前,信用利差已调整出一定的性价比,各机构可在把握流动性的前提下,寻找主体与个券的凸点。
再者,当前依旧建议各机构谨慎参与超长端信用债。特别是对于流动性诉求较强的机构而言,考虑到债市做多力量有限,利率端暂未出现明显企稳迹象,建议谨慎参与超长端信用债。
事实上,7月以来,超长期信用债的交易活跃度整体已从高位回落,公募基金减持明显。
最后,第二批科创债ETF虽可能带来增量配置需求,但成分券“超涨”情况下或难再现此前“抢券”行情,而回调“超跌”后的机会可予以把握。
“当前需提前思考远期降息的触发因素,做好心理准备和‘热身’。同时,基于短期债市踏空风险有限的判断,则各机构不必过度担心会错过交易机会,应以更从容的心态应对震荡环境。”中信保诚基金固收投决会委员、利率策略组组长杨穆彬认为,“具体到策略层面,考虑到短期内基准利率上下空间有限,则建议侧重挖掘利差机会。例如,增值税新规落地后,新券定价可能存在利差摆动空间,初期市场未必充分定价,利差较大时或有结构性机会;若新券因部分银行税前考核等因素导致利差过低,老券也可能出现结构性机会。各机构可通过充分把握这类利差机会,挖掘增量收益,这有助于过滤市场情绪干扰,让自身操作节奏更加平稳。”
(文章来源:新华财经)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