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债市场调整:补跌特征显现,布局短端正当时
AI导读:
近期信用债市场全面调整,出现补跌特征。分析人士认为,各机构无需过于悲观,短端信用债确定性最强。随着市场调整深入,信用债配置价值将重新提升,建议布局短端高票息资产。
新华财经上海8月28日电(记者杨溢仁)近期,信用债市场全面调整,且出现了明显的补跌特征,看空情绪集中释放,信用债配置价值凸显。伴随市场担忧情绪的升温,债市会否就此“牛熊切换”?
分析人士认为,各机构无需过于悲观,甚至在负面情绪集中释放后可以重新增配信用债。当前,短端信用债依然是确定性最强的品种——毕竟市场对待久期依然非常谨慎。考虑到市场中的配置需求仍在,叠加资金面稳中有松——税期扰动结束后资金面整体平稳,目前建议各机构继续关注信用债市场补跌后的参与机会,把握信用债投资机遇。
信用债呈现“补跌”行情
显然,前期表现坚挺的信用债市场终于开启了“补跌”模式。就一级市场的发行成本来看,上周(8月18日至22日)各等级新债发行成本环比全面大幅上行。举例来看,AAA、AA+级信用债的平均票息为2.23%、2.59%,相比前一周分别跳涨了10bp、13bp。不仅如此,上周各等级、各期限信用债估值亦全面调整(幅度在5bp至8bp之间),上行斜率增大,信用利差开始走阔,尤其是短端信用债,补跌幅度较大,出乎市场意料。再就二级市场的成交情况而言,信用债流动性进一步下滑,换手率环比下行了0.09个百分点至1.64%。
“短期内,在股市赚钱效应得到强化,且不排除居民资金集中进场的背景下,‘股债跷跷板’效应料继续放大——股市上涨速度加快,致使债券表现继续承压。”一位券商固收部门负责人告诉记者,“但拉长时间维度考虑,对于债市,尤其是信用债的表现我们并不悲观。随着市场调整的深入,信用高票息资产规模逐渐扩大,意味着信用债的配置价值会得以重新提升,信用债市场前景可期。”
中期内尚存利多支撑
回溯历史,2022年以来,当中长期纯债基金单日净值下跌接近10bp,或者连续3日累计跌幅超过15bp后,基金的“赎回潮”通常会随之而来。不可否认,机构行为俨然是促使本轮调整加剧的“放大器”。记者观察到,8月18日中长期纯债基金单日净值下跌了16.18bp(单日净值下跌幅度创年内新高),即触发了赎回潮信号。就上周来看,中长期纯债基金净值周一、周三、周五下跌,周二、周四有所修复,全周累计回落13.5bp;短期纯债基金净值周一至周三下跌,周四、周五有所修复,全周累计跌幅为3.91bp。
“不过,在基金抛售信用债的同时,理财和保险资金却在持续净买入信用债。”华创证券固收首席分析师周冠南指出,“上周一至周三,基金抛售债券,累计净卖出2033.36亿元,周四小幅净买入7.13亿元,周五小幅净卖出2.63亿元。理财对债券则保持了净买入的状态,累计净买入规模为540.15亿元,其中3年期以内的短端品种更受青睐,累计净买入185亿元。保险方面选择了持续增配长久期信用债,5年期以上品种累计实现净买入166亿元。”
“短期来看,市场风险偏好提振对债市的抑制或持续存在,我们维持8月至10月为债市全年季节性逆风期的判断。”周冠南坦言,“不过,展望后市我们并不悲观,在经济基本面暂未出现明显回暖,央行态度仍偏呵护的大背景下,债市本轮下跌仍属于震荡调整而非趋势性反转,信用债市场仍有机会。”
值得一提的是,经历了上周的快速大幅回调,本周信用债市场呈现出了涨跌互现的格局。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8月28日收盘,中债中短期票据收益率曲线(AAA)3M期限下行4bp至1.59%,3年期收益率上探1bp至1.92%,5年期收益率微升1bp至2.04%。中债中短期票据收益率曲线(A)1年期稳定在6.96%附近。
震荡市场建议布局短端
综上,回到信用债的后续布局层面,“鉴于当前市场仍然处于震荡态势当中,则短期内我们建议关注2年期以内的高票息资产。”财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孙彬彬表示,“一方面,本轮中短久期债券受调整影响相对较小;另一方面,对于配置账户来说,短端产品有助于锁定高收益,且兼具配置和防守价值。具体而言,当前2年期以内仍有部分信用债具有较高收益,估值在2.1%以上的城投债规模为13412.4亿元,占比16.4%;非金产业债估值在2.1%以上的占比为13%,二永债估值达2.1%以上的占比为4.6%,整体来看,城投债具有较广的择券空间。”
“我们也认为,2年至3年期的部分信用债仍有挖掘价值,各机构可盯住收益率继续逢高增配。毕竟就上周行情表现看,短端信用债因久期风险暴露少,估值扰动也相对有限。在当前的行情下,此类偏防守的策略依然会是首选。”东方证券研究所固收首席分析师齐晟并称,“现阶段,2年期信用债明显符合多数公募基金的偏好;3年期产品因期限稍长,所以需要匹配更稳定的负债端;3年期以上信用债因流动性偏弱、信用利差压缩难度较大,虽票息更厚,但在当前市场环境下还是不建议各机构将久期拉得过长。”
“本轮各机构的赎回整体强度不及7月下旬,后续各机构可继续关注调整中的结构性加仓机会。”周冠南指出,“当然,在‘股债跷板’的影响下,后续市场或出现反复扰动,因此以交易为目的的长久期信用债及二永债品种建议短期内予以规避,待情绪企稳等待右侧机会,配置型资金可重点关注中短端品种调整出的性价比。”
(文章来源:新华财经)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