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财政部、税务总局宣布自2025年8月8日起,对新发国债等债券利息收入恢复征收增值税,此举旨在优化税收制度,兼顾财政可持续性与市场机制完善,构建公平竞争环境,促进资本高效配置。

  日前,财政部、税务总局发布《关于国债债券利息收入增值税政策的公告》,宣布自2025年8月8日起,对在该日期之后(含当日)新发行的国债、地方政府债券、金融债券的利息收入,恢复征收增值税。

  笔者看来,这一政策调整是我国依据市场发展动态优化税收制度的关键举措,背后蕴含着兼顾财政可持续性与市场机制完善的深层考量。

  从财政收支格局来看,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全国税收收入同比下降1.2%,而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同比增长3.4%,财政平衡压力持续加大。

  在此背景下,对新发国债等债券的利息收入恢复征收增值税,能够通过制度化渠道扩充财政收入来源,为缓解收支矛盾、保障民生与重点领域支出提供重要支撑,是夯实财政可持续性的务实选择。债券市场方面,此次政策调整是顺应市场成熟度的必然举措,我国债券市场历经多年发展,存量规模已达122万亿元,稳居全球第二,恢复征收增值税可构建更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

  因此,恢复征收增值税的核心意义在于构建更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通过拉平不同债券品种的税负水平,拆除制度性的非公平竞争藩篱,各类债券得以在统一税收框架下展开竞争,这与“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建设方向高度契合,将有效释放债券市场的整体活力。同时,此举还能抑制当前资金空转与过度套利行为,助力金融体系逐步化解隐性风险,筑牢系统性风险防线。

  笔者认为,不论当前还是未来,这一政策调整对债券市场乃至整体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具有深远意义,将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力。

  在资本配置层面,这将推动跨市场资金的优化再平衡。债券税后收益的下降,会相对凸显权益资产的比价优势,银行股、公用事业股等类固收资产吸引力将显著增强,科技、新能源等成长板块有望承接从债市溢出的风险偏好资金。

  综上所述,对新发国债等债券的利息收入恢复征收增值税,既是应对财政收支挑战、夯实财政根基的务实之举,更是优化债券市场生态、促进资本高效配置的长远之策。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