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受权益市场回暖及新增融资成本下行影响,可转债强赎退市加速,年内已有71只可转债退市,存量规模下降805.64亿元。新发可转债增量有限,市场供不应求局面或加剧,转债溢价率或维持高位。

由于强制赎回频频“扫货”,可转债的存量规模也越来越少。Wind数据显示,截至8月5日,年内已有71只可转债从交易所退市,其中51只的退市原因是赎回,年内可转债总存量规模下降805.64亿元至6530.58亿元。

有分析人士认为,权益市场回暖叠加新增融资成本下行,加速了可转债的强赎退市。8月5日,齐鲁银行发布关于实施“齐鲁转债”赎回暨摘牌的第十七次提示性公告,8月13日为“齐鲁转债”最后一个转股日。

可转债兼具债券股票的特点,但发行规则与股、债有较大区别。为了推动投资者转股,可转债会设置强制赎回条款。今年以来,可转债投资者目睹了太多的强赎。

“今年权益市场震荡上行,带动转债市场触发强赎条件的转债数量明显增加。”东方金诚研究发展部分析师翟恬甜表示,与此同时,触发强赎条件的转债平均剩余期限不断缩短。

中证鹏元研究发展部研发高级董事史晓姗则认为,发行人财务成本降低也是重要因素。在再融资环境收紧的背景下,上市公司通过强赎将债务转为股权,可降低财务成本并改善资产负债结构。

在存量可转债摘牌不断增多的情况下,新发可转债的增量却非常有限。Wind数据显示,年内上市的新发可转债仅26只,合计发行规模405.79亿元。

“上市公司的发行意愿,是制约可转债市场规模的主要因素。”国金资管固定收益投资部助理总经理崔婧表示,受前期市场低迷的影响,企业业务拓展有限,资金需求较低。

史晓姗则表示,除了融资意愿,当前政策、市场环境等也导致可转债新增规模有限。2023年,证监会发布“再融资新规”,随后,沪深交易所发布了优化再融资的具体措施,对上市公司再融资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

多位机构人士表示,青睐“固收+”产品的机构资金仍然把可转债当作一个重要的交易品种。翟恬甜认为,可转债因强赎而退出的数量和比例明显提升,会令投资者更加谨慎地规避强赎风险,也将进一步提升可转债市场的整体流动性。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