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贷ABS市场迅猛发展,银行积极参与
AI导读:
财联社讯,银行不良处置需求提升,不良信贷ABS市场发展迅猛。今年前10个月,不良信贷ABS发行规模已超去年全年,同比增长超九成。国有大行和股份制银行发行活跃,市场参与主体经历三轮扩容。底层资产类型众多,建议重点筛选有抵押物项目,回收率和确定性更高。
财联社11月7日讯银行不良处置需求提升,不良信贷ABS市场发展迅猛,成为资产证券化新热点。不良资产证券化作为金融创新工具,正逐步改变不良资产处置格局。
财联社据相关渠道统计,今年前10个月,不良信贷ABS已发行641.38亿元,同比增长超九成。不良信贷ABS的底层资产细分类型众多,估值难度较大。业内建议重点筛选底层资产为有抵押物的不良贷款的项目,其回收率和确定性更高,这一策略正被越来越多机构采用。
今年不良信贷ABS发行规模已增长93%
据Wind数据统计,今年前10个月不良信贷ABS已发行137单,金额合计641.38亿元,数量和规模都已超过去年全年,规模相比去年同期增长了92.55%。这一数据凸显了不良信贷ABS市场的强劲增长势头。
大公国际的最新研究报告指出,今年不良信贷ABS 的发行规模在信贷资产证券化市场中的占比上升至75%以上,已成为信贷ABS中第一大品类。当前宏观经济转型期下企业流动性压力与房地产市场调整导致不良资产存量持续释放,银行不良处置需求提升。另一方面,监管层持续鼓励多元化风险处置工具创新,为不良信贷ABS 市场扩容提供政策支撑,进一步推动了市场发展。
具体来看,国有大行和股份制银行发行不良信贷ABS均十分活跃。国有大行中,建设银行今年已发行95.86亿元,工商银行已发行88.20亿元;股份制银行中,平安银行、中信银行分别已发行了42.96亿元、48.38亿元。这些数据展示了不同类型银行在不良信贷ABS市场中的积极参与。
不良资产证券化试点自2016年启动以来,市场参与主体共经历了三轮扩容。首轮试点涵盖工行、农行、中行、建行、交行及招行六家大型银行;2017年第二轮试点扩围,部分政策性银行、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加入其中;2019年再次扩容,新增外资行及四家国有资产管理公司(AMC)等机构。这一历程反映了不良资产证券化市场的逐步成熟和扩大。
截至目前,具备不良资产ABS发行资质的机构总数为40家。由于AMC发行的企业ABS较少,当前不良资产ABS的主流产品仍是商业银行发行的不良贷款ABS。这一现状体现了商业银行在不良资产ABS市场中的主导地位。
大公国际认为,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凭借资产规模优势和处置经验,在不良信贷ABS 发行市场占据主要地位。而股份制银行与城商行则聚焦区域特色资产,在信用卡和个人消费不良领域形成差异化布局。这种差异化竞争格局有助于市场的多元化发展。
底层资产分类众多,重点筛选有抵押物的项目
不良信贷ABS的底层资产细分类型众多,涵盖信用卡不良、消费贷不良、住房抵押不良、对公不良、小微不良等等。当前,以信用卡不良贷款与个人住房抵押贷款不良为两大主流资产。这些资产类型的多样性增加了市场的复杂性和投资机会。
中债资信的研究报告指出,不良ABS基础资产类型日益丰富,增加了投资分析的难度。在此背景下,穿透不良ABS产品的分类迷雾,识别基于资产特征与回收逻辑的信用风险关注重点,更利于此类产品高效管理。这一观点强调了投资分析的重要性。
其中,个贷抵押不良ABS的风险需要重点关注宏观环境、机构催收效能、抵押物类型、房地产行业及基础资产分布区域的房地产景气度、地区司法资源。个人信用不良ABS的信用风险需要重点关注宏观环境、基础资产的平均逾期期限和平均逾期金额以及机构催收效能。这些因素对于评估不良ABS的风险至关重要。
大公国际认为,由于不良ABS的入池资产笔数多、债务人分散,单笔资产的信用状况、抵押物情况、债务人还款意愿等难以量化,通常只能根据部分特征和同类资产的历史现金流回收表现以及主观经验进行预测,不良资产的估值结果往往与真实回收情况存在一定偏差。未来,金融科技的运用能够为不良资产的风险识别、评估和回收提供有力支持,提升市场效率。而据华源证券固收首席廖志明在相关研报中观测,当前存续不良ABS的实际回收值高于预计回收值,表明市场普遍定价可能低估了其回收能力。对于有强大尽调和资产估值能力的机构投资者,可以通过构建分散化的不良ABS投资组合,赚取超额收益。建议重点筛选底层资产为有抵押物的不良贷款项目,其回收率和确定性更高,为投资者提供稳健收益。
(文章来源:财联社)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