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布公告,自2025年8月8日起,对新发行的国债、地方政府债券、金融债券的利息收入恢复征收增值税。此举旨在调整税收政策,避免资金过度沉淀,对债券市场带来新变化。

债券市场迎来新动作。8月3日,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日前联合发布关于国债等债券利息收入增值税政策的公告。《公告》指出,自2025年8月8日起,对在该日期之后(含当日)新发行的国债、地方政府债券、金融债券的利息收入,恢复征收增值税。

一直以来,国债、地方政府债券、金融债券利息收入均免征相关税费,而今政策调整,也为债券市场带来新变化。7月以来,债券市场波动明显加大,有分析人士指出,本次调整短期将推动利率下行,长期看对利率债偏利空。

根据《公告》,自2025年8月8日起,对在该日期之后(含当日)新发行的国债、地方政府债券、金融债券的利息收入,恢复征收增值税。前述金融债券是指依法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金融机构法人在全国银行间和交易所债券市场发行的、按约定还本付息并由金融机构持有的有价证券。

北京商报记者进一步查询发现,自国债发行初期,国债利息收入便免征营业税。2016年3月,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布相关通知,宣布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开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国债和地方政府债利息收入免征增值税。这一规定也被沿用至今。

国盛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熊园表示,此前国债、地方政府债券、金融债券利息收入一直免征相关税费,主要旨在吸引资金进入债券市场。此次恢复征收增值税,主要有两点原因:一是税收优惠政策的历史使命已经完成;二是结构调整,避免资金过度沉淀在利率债内部。

熊园认为,这一操作一方面有利于政策调整的平稳实施,另一方面存量债券继续免税也为银行预留了一定的安全垫。

结合债市表现来看,8月1日《公告》发布后,中长期国债收益率短线上行,随后又双双回落。恢复征收增值税的政策调整实施在即,又将为债市带来哪些影响?

杨海平指出,从短期看,新券发行成本上升,存量债券溢价交易。从中长期看,消除政府债与公司债的税差,可以提升国债收益率曲线定价基准功能,强化市场效率。

熊园进一步分析称,本次恢复征收利息收入增值税,短期看,由于“新老划断”征收增值税,将导致老券相较新券有税收优势,所以老券收益率可能低于新券。长期看,税收优惠政策退出后,利率债成本优势下降,资金可能转向信用债或红利资产等,对利率债偏利空。

事实上,针对税收制度对债市的影响,人民银行早前已有提及。在《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指出,投资者行为、债券市场结构、税收制度等,均会一定程度影响债券市场利率的形成和传导。

此外,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公告》发布后,也有投资者提出疑问:个人购买国债等产生的收益是否需要缴税?杨海平表示,对个人取得的国债和国家发行的金融债券利息免征个人所得税,因此增值税恢复征收不影响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

对于后续债市表现,杨海平表示,当前资产荒格局未根本扭转,但因为政策节奏切换及海外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影响,单边牛市行情有望中断,震荡行情延续。

熊园直言,往后看,基本面偏弱的情况下,宽信用较难有起色、“资产荒”格局可能延续,利率大方向还是偏下行。

(文章来源:北京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