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2025年上半年,中国债券市场发行各类债券44.3万亿元,同比增长16%。金融债迎来突破性增长,中小银行债券投资激进但需把握“度”。央行提及债券市场“科技板”,推动创新资本形成,为科创企业融资提供便利。

7月14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2025年上半年货币信贷政策执行及金融统计数据情况,人民银行债券市场提及次数高达57次,重视程度可见一斑。

上半年,债券市场火热,已发行各类债券44.3万亿元,同比增长16%。其中,政府债券发行13.3万亿元,公司信用类债券发行7.3万亿元,金融债券发行6万亿元。

针对中小银行激进投资债券现象,人民银行首次表态,在监管允许范围内合理,但需把握“度”,警惕风险。

发行规模44.3万亿元

钱流向了哪?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市场司负责人曹媛媛介绍,债券市场运行平稳,市场规模稳步提升,有效支持实体经济融资。

上半年,中国债券市场发行各类债券44.3万亿元,同比增长16%;债券净融资8.8万亿元,占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的比重为38.6%。

金融债迎来突破性半年,金融机构发债总量达6万亿元,商业银行以5.38万亿元位居榜首。

上半年,民营企业债券发行3500多亿元,绿色、科技等相关债券发行超过1万亿元。

2025年6月,公司信用类债券平均发行利率2.08%,较去年同期下降32个基点。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提道,央行政策目标之一是引导金融机构将资金投向国家重点支持的领域和项目。

货币政策方面,上半年央行坚持适度宽松,综合运用降准等工具,保持流动性充裕。

价格上,注重发挥利率工具的调控作用,下调政策利率,降低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利率。

结构上,设立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增加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额度,创设科技创新债券风险分担工具。

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田轩表示,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优化了债券市场结构,引导资金流向重点领域。

金融机构积极响应政策导向,绿色金融债井喷,科创债发行爆发式增长。

中小银行激进债券投资

应保持合理的“度”

不少银行借金融债投资实现业绩增长,尤其中小银行,去年债券投资收益同比翻倍。

今年,中小银行仍采取激进投资政策,央行回应称,在监管允许范围内合理,但需关注风险。

曹媛媛称,银行持有的政府债券占全部政府债券比重为70%,公司信用类债券占比约为20%。

上半年,银行仍在加大债券投资,中资大型银行债券投资余额约为49.54万亿元,中小银行近一年来债券投资余额同样一路上扬。

曹媛媛认为,中小银行增持债券,增加安全资产配置,在监管允许范围内合理,对市场起稳定器作用。

田轩认为,当前经济环境下,银行风险偏好趋于保守,债券市场契合其风险偏好。

曹媛媛强调,机构要把握好投资收益和风险承担的平衡,关注利率和信用风险。

田轩认为,对金融债投资者,建议关注发行主体信用评级和财务状况,合理分散投资组合。

曹媛媛表态,人民银行将持续加强市场监测,关注资本充足率以及市场风险,防范金融市场风险。

债券市场的“科技板”

推动创新资本形成

央行提及债券市场“科技板”,曹媛媛表示,做好科技金融工作是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方面。

今年,人民银行会同相关部门出台两项增量措施,一是优化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二是建立债券市场的“科技板”。

截至2025年5月末,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贷款金额达到1.7万亿元,发放贷款余额6140亿元。

截至6月30日,债券市场已经有288家主体发行科技创新债券约6000亿元。

曹媛媛着重介绍了股权投资机构发行的科技创新债券,截至6月30日,银行间市场共有27家股权投资机构发行科技创新债券153.5亿元。

联储证券研究院副院长沈夏宜评价,科技创新债券为科创企业融资提供了极大便利,降低了企业融资成本和债务风险。

曹媛媛介绍,下一步,人民银行将会同相关部门继续用好科技创新债券风险分担工具,推动科技创新债券市场发展。

(文章来源:北京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