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降准降息预期兑现后,国内债券市场迎来新一波调整。市场流动性大幅增加,资金成本降低。投资机构迅速反应,债券市场呈现长短端分化走势。央行发布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强调加强债券市场建设,防范利率风险。市场对于央行是否会重启国债买卖操作关注度升温。

  降准降息预期兑现后,国内债券市场近日迎来了新一波调整。此次调整中,市场流动性大幅增加,资金成本进一步降低。

  5月7日,央行行长潘功胜在发布会上介绍,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推出三大类10项货币政策措施。其中,降准0.5个百分点释放长期流动性超1万亿元,逆回购操作利率下调10个基点至1.4%。

  降准降息后,市场流动性大幅增加,银行间资金利率下行。DR007价格从5月6日的1.7%附近下降至5月12日的1.5%附近。

  投资机构迅速反应,债券市场呈现长短端分化走势。短端方面,1年期国债活跃券收益率下行至1.4%;中长端方面,10年期国债活跃券收益率震荡上行至1.6825%。

  央行发布《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提到需防范利率风险,将根据市场供求择机恢复国债买入操作。

  当前,央行国债买卖重启时机和债市后续走向备受关注。债市定价在“双降”后回归理性,长短端利率分化。

  东吴证券认为,短端利率对流动性敏感,降准降息利于短端;长端利率走出利多出尽行情,央行关注保持正常倾斜向上的收益率曲线。

  中信建投认为,本次降息幅度小于预期,10年期国债期货先下后上,最终反弹,显示市场解读为短时间内再度降息概率降低。

  5月12日,利率债市场全线回调,中长端利率债品种调整幅度显著。10年期国债活跃券收益率上行5.75个基点至1.6825%,30年期国债活跃券收益率上行7.40个基点至1.9500%。

  市场人士表示,中美贸易谈判进展改善了市场对中长期经济基本面的预期,推动中长端利率债成交收益率上行。

  央行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强调加强债券市场建设,支持债券市场健康发展,并指出要防范利率风险。

  当前,我国债券市场定价效率、机构债券投资交易和风险管理能力有待提升。国有大型银行持有全市场30%左右的债券,但交易量仅占5%左右,中小金融机构和理财资管产品交易量占比超80%。

  此外,市场流动性分化明显,长期国债等活跃债券交易活跃度上升,易引发羊群效应和市场单边波动。

  央行将继续完善公开市场一级交易商和做市商考核,加强投资者利率风险管理,优化债券市场结构及制度安排。

  市场对于央行是否会重启国债买卖操作的关注度持续升温,成为债市后续走势的焦点。

  央行一季度暂停国债买卖操作,以避免影响投资者配置需求。当前市场环境下,重启国债买卖的必要性和政策理由尚存分歧。但各方共识在于,后续政策将围绕央行“稳债市”的核心调控目标展开。

  国泰海通证券表示,国债买入在流动性投放工具中的排位偏后,5月7日降准后短期内重启国债买入的意义不大。

  财通证券孙彬彬团队强调,关注国债买卖恢复的可能性,内外不确定性为恢复国债买卖提供更大可能性。

  兴证固收研究指出,如果利率债供给放量,国债供需矛盾缓和后,央行可能恢复国债买入操作。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