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今年上市公司债券发行规模高达1.7万亿元,4月起显著回暖。科创债券发行保持活跃,募资多用于项目建设。市场预计今年上市公司债券募资规模有望再创新高,科创债成为亮点。

  上市公司债券发行现回暖趋势。

  据上海证券报记者统计,今年上市公司债券发行规模高达1.7万亿元,与去年基本持平。但4月起,上市公司债券发行显著回暖,当月A股公司债券融资规模高达6285亿元,同比、环比均有增长。

  今年以来,科创债券发行保持活跃态势,一季度发行规模同比增长9.6%,募资多用于项目建设和非上市公司股权投资。市场预计,随着科创债等创新品种的快速发展,今年上市公司债券募资规模有望再创新高。

  4月债券发行回暖明显

  今年上市公司累计发行债券融资1.7万亿元,与去年持平。在一季度发行规模小幅下降后,4月债券发行呈现回暖态势。

  Wind数据显示,4月A股公司债券融资规模为6285亿元,优于3月的4369亿元,也高于去年同期的5967亿元。

  行业分布上,公用事业、交运、石油石化等行业债券发行规模增长,食品饮料、通信等行业发行规模下降。金融业仍是发债规模最大的行业。

  从发行期限看,中长期品种占比提升,短期品种占比降低。受利率下行影响,2025年债券发行期限进一步向中长期倾斜。

  值得关注的是,上市公司发债成本下行,债券利率中位数从去年的2.45%降至今年的2.03%。

  募资用途灵活多样

  债券发行在上市公司运营中扮演重要角色,既提供稳定资金来源,又优化资本结构,降低融资成本。

  例如,平煤股份4月发行的20亿元债券,用于偿还公司有息债务。深圳燃气发行超短期融资券,旨在降低财务成本,优化融资结构。

  科创债在募集资金方面展现灵活性。京东方日前发行的20亿元科创票据,其中19亿元用于科技创新领域股权出资。

  债券融资灵活性高,产品丰富。一方面,可突破银行贷款限制,融资成本较低。另一方面,现行债券发行机制增强了融资便利性。

  今年募资额有望再创新高

  科创债成为上市公司债券发行的一大亮点。

  一季度上市公司科创债发行规模同比增长9.6%,融资期限拉长,发行利率下降。科创债等新兴品种的快速发展,有望带动上市公司债券融资规模走高。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预计,得益于经济复苏和政策支持,2025年上市公司债券发行规模有望超过2024年。未来债券发行或集中在科技创新和绿色领域。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