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本文分析了陡峭化下的债券配置机会,财政政策的续力需求,以及LPR保持稳定的原因。多位经济学家对债市、资金面、超长债供给、财政政策增量等方面进行了深入解读。

  1、陡峭化下的配置机会

(数据来源:Choice)

  民生证券固收首席分析师谭逸鸣指出,曲线形态的演绎关键仍取决于财政发力与货币宽松的协同性。短端方面,政府债集中供给可能对资金面带来收紧压力,对短端品种构成约束。若央行积极对冲,资金面或转向均衡宽松,曲线可能趋于陡峭化,短债品种和同业存单可作为底仓配置。超长端方面,超长债供给增加扰动超长端利率,30-10年国债期限利差或走扩,带来配置交易机会。

  东方证券固收首席分析师齐晟表示,此前提及的“4月或是供给压力缓和期”或将结束。近一月债市利率修复,关税扰动基本面预期,跨季后资金面内生性宽松。供给压力高于预期,叠加税期,资金面将边际收紧。央行如何缓解供给压力将是债市震荡后重新选择方向的关键。

  申万宏源固收首席分析师黄伟平认为,长债和超长债具波段交易机会,中短端价值确定,利率曲线陡峭化下行概率大。央行宽松期权或在二、三季度兑现,美国关税政策不确定性大,但债市或逐渐脱敏。财政发力优先级抬升,货币积极配合,曲线陡峭化下行概率大,建议把握短久期中低等级信用债、地方债等品种。

  2、财政“续力”正当时

  申万宏源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赵伟表示,全年来看,应对关税“冲击”,财政支出加码亟需“续力”。国务院会议强调政策时机,推动政策措施早出手、快出手。后续财政支出能否维持高强度应对关税“冲击”,需跟踪政策落地和增量政策推出。增量政策或需增量资金支持,后续会议值得跟踪。

  华泰证券首席宏观经济学家易峘指出,两会财政政策表观赤字率和规模高于去年,广义财政新增总融资规模达13.9万亿元,同比多增2.9万亿元。财政部部长表示,为应对不确定因素,中央财政预留储备工具和政策空间,关注后续增量稳内需政策力度及节奏。

  中国银河证券宏观首席分析师张迪认为,面对关税政策冲击,无论从保就业还是稳增长角度,都需年内财政政策增加债务额度。保就业或需1万亿左右增量政策对冲,保障经济增长或需1.5-2万亿。四月政治局会议或提出加快存量债务发行,为后续政策留出空间。二季度或为政府债发行高峰。

  3、LPR“按兵不动”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表示,4月流动性缺口小,资金面宽松,MLF到期压力可控,逆回购降息紧迫性不大。关税冲击落地,股市情绪修复,经济数据超预期,宽货币工具快速落地必要性不高。

  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认为,短期内LPR下行可能性降低,降准必要性更大。二季度央行或实施全面降准,提振投资者信心,维护资本市场稳定。降准可释放低成本资金,降低银行成本,服务实体经济,应对外部冲击。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指出,4月以来政策利率不变,预示本月LPR报价不动。银行净息差低位,报价行下调LPR动力不足。年初以来LPR报价不动,因一季度经济偏强,尽管货币政策适度宽松,但下调LPR迫切性不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