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超长期特别国债启动招标,二季度降准降息成观察窗口
AI导读:
财政部宣布2025年超长期特别国债将于4月24日启动招标,包括20年期和30年期国债。今年计划发行1.3万亿元,比去年增加3000亿元。债市降准降息成为二季度重要观察窗口,机构预测宏观刺激政策或将加码。
财政部日前宣布,2025年超长期特别国债将于4月24日正式启动招标,包括20年期和30年期国债,均为首次发行,而50年期品种也将在下个月迎来首发。此举引发了市场对债券供给端潜在压力的关注。
今年的国债发行安排相比去年更早披露。去年,特别国债首次发行时间为5月17日,11月中旬发行完毕。具体来看,今年超长期特别国债分为20年期、30年期和50年期,发行期数分别为6期、12期和3期,时间跨度从4月至10月,共21期。付息方式均为半年付息。
政府工作报告明确,从2024年起连续几年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用于国家重大战略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2025年计划发行1.3万亿元,比去年增加3000亿元。
今年以来,普通国债融资速度加快,一季度国债发行量已达4.45万亿元,净融资1.97万亿元。根据政府工作报告和赤字率安排,今年国债净融资额度已超过预期。业内人士表示,特别国债发行提前并不意外,但发行节奏与去年相似,维持均衡速度。
受访人士认为,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在市场预期之内,对债市的影响主要取决于货币政策配合情况。考虑到经济数据表现,不少机构预测宏观刺激政策或将加码,二季度成为降准降息的重要观察窗口。
中信证券FICC分析师指出,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对债市影响主要取决于流动性环境。若央行采取货币政策工具配合,市场或能有效承接财政提前发力。华安证券固收分析师认为,当前长端没有明显利空,中短端则需观察银行资产负债端改善和降准降息落地节奏。
全球经济衰退预期增强,中国国债等避险资产被看好。进入二季度,美国关税扰动和债券供给增加等因素导致国内债市降准博弈持续。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一季度GDP同比增幅超出预期,积极信号显现。
华西证券固收分析师指出,一季度经济开门红,但面临美国关税新情况,政策可能加力。降准降息或进入兑现期,降准可能先于降息,时间窗口可能在4月下旬或5月,降息则可能在5~7月。4月下旬政治局会议或储备新政策工具。
(来源:时代周报,综合第一财经、财联社报道)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