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债市场波动加剧,中国如何应对?
AI导读:
近期,美债市场波动加剧,引发全球对美债信用体系的深度担忧。中国作为美债主要持有国,湘财证券研究所所长曹旭特建议,应以“双循环”战略为支点,从优化外汇储备结构到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系统性化解风险,并抓住全球金融格局变化的机遇。
近期,美债市场波动加剧,美国新一轮对华关税升级与债务货币化政策叠加,引发全球对美债信用体系的深度担忧。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及美债主要持有国,短期如何应对市场冲击并在中长期重塑金融格局,备受瞩目。
近日,证券时报记者采访了湘财证券研究所所长曹旭特。曹旭特指出,美国2025年关税升级,反映了对金融主导权的焦虑,需警惕其可能进一步透支信用。中国持有美债规模连降6年,美元依赖度大幅降低,为战略布局提供了关键空间。
曹旭特建议,中国应以“双循环”战略为支点,从优化外汇储备结构到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系统性化解风险,抓住全球金融格局变化的机遇。
应对美债短期波动
记者问:美债市场波动频繁,中国短期内会受到哪些影响?曹旭特答:美债收益率攀升和波动,反映市场对美国财政可持续性和债务货币化的担忧。短期内,美债波动对我国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外汇储备估值波动、资本流动压力和流动性管理挑战上。
记者问:有哪些短期措施可缓解这些影响?曹旭特答:可优化美债持仓结构,加强外汇市场干预能力,推动外汇储备多元化。
构建中长期策略
记者问:美国可能采取哪些措施进一步影响美债市场?曹旭特答:美国可能技术性违约或加速债务货币化。
记者问:中国如何应对这些中长期挑战?曹旭特答:中国需从防御到重构,形成系统性应对能力,包括做好压力测试和应急预案,推动“一带一路”基础设施收益权证券化,加速人民币国际化。
全球金融格局重塑
曹旭特表示,中国在降低美元依赖方面已取得实质性进展。未来,全球金融格局将进入重塑阶段,中国若能抓住美债问题契机,加快构建“双循环”下的金融应对体系,将有望占据更有利位置,推动人民币国际化。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