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广核广核转债上市 助力核电发展
AI导读:
中国广核公告其向不特定对象发行的A股可转换公司债券广核转债完成上市,该券为今年规模第二大的可转债品种。募集资金将用于广东陆丰核电站项目,采用我国自主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投产后将提升公司装机规模及市场竞争力。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杨坪深圳报道
近日,中国广核公告,其向不特定对象发行的A股可转换公司债券(简称“广核转债”)完成上市。该券是今年规模第二大的可转债品种,略小于此前50亿元的亿纬转债。
“广核转债”信用等级为AAA,公司主体信用等级为AAA,初始转股价格为3.67元/股;在期满后5个交易日内,公司将按债券面值的106%(含最后一期利息)的价格赎回未转股的可转债。
根据公告,广核转债的前十名持有人包括了控股股东、大型投资机构和个人投资者。其中,控股股东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认购了30 亿元,占总发行量的61.22%。主承销商华泰联合包销2.44亿元,占本次发行总量的0.50%。
公开资料显示,中国广核是在运在建核电总装机规模最高的核电类上市公司。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管理28台在运核电机组和20台在建核电机组(其中包含公司控股股东委托公司管理的8台机组),装机容量超过5600万千瓦,占全国在运及在建核电总装机容量的约45%。
中国广核本次可转债发行募集的资金在扣除相关发行费用后,将用于广东陆丰核电站5号、6号机组项目。两机组均采用我国自主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单台装机容量达1200兆瓦,分别于2022年9月和2023年8月全面开工,预计2027年、2028年投运。公司表示,项目资本金内部收益率预计可达9%,投产后将进一步提升装机规模及市场竞争力。
中广核电力财务总监兼董事会秘书尹恩刚强调,陆丰项目是公司“十四五”期间的重要布局,符合国家“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的战略方向。
我国核电发电量占比当前约5%,根据核能行业协会预测,2035年将提升至10%。2022年至2025年,国家已连续4年每年核准10台以上机组,2025年4月新批防城港5、6号机等5个项目,标志着核电审批进入常态化阶段。公司储备厂址资源丰富,未来将积极推动新项目申报,支撑国家能源结构转型。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